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75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一种半开放式隧道合流结构-CN202120219470.2有效
  • 杨勇;甘王盼;童恺旻;王晓飞;乐小刚;廖勇刚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021-01-27 - 2021-12-10 - E21D9/14
  • 一种半开放式隧道合流结构,涉及隧道结构技术领域,所述第一合流隧道和第二合流隧道之间设有用于隔开两条隧道的连续墙体,所述连续墙体的合流端部处设有一段镂空墙,所述镂空墙包括若干条间隔均匀且竖直设置的墩柱,所述墩柱间隔均匀沿所述连续墙体的合流端部延长设置,所述第一合流隧道和第二合流隧道通过所述镂空墙之后形成所述合流隧道,本实用新型驾驶员提前感知侧向是否有车辆汇合,这样可以让驾驶员的心理紧张感得到舒缓,有利于驾驶员做出正确的驾驶操作,减少了工程成本,连续设置隔开墙体对工程材料的消耗和人员成本的增加很大,一段墙体加上一段镂空墩柱的设计降低了工程成本,带来更好的效果。
  • 一种半开隧道合流结构
  • [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路口的慢行系统-CN202121151117.1有效
  • 曹建新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021-05-26 - 2021-12-07 - E01C1/02
  • 本实用新型用于交通道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交叉路口的慢行系统,包括抬高路面,所述抬高路面横隔在机动车道上并高于机动车道,所述抬高路面的两端连接人行道并与人行道平齐,所述抬高路面的两侧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过渡段,由于抬高路面是设在机动车道的,而且抬高路面与两侧的人行道平齐,当人们需要穿过机动车道时,人们会从人行道直接走上抬高路面穿过机动车道,所以并不会先从人行道下到机动车道再穿过机动车道后上到人行道,避免了人们穿过机动车道时,高低起伏的行走,从而提高了舒适度,此外,由于抬高路面高于机动车道,所以机动车经过机动车道时势必会减速行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 一种交叉路口系统
  • [实用新型]一种山区雨洪调蓄体系-CN202120075762.3有效
  • 李怀坤;江凯兵;王广华;邱维;李银波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021-01-11 - 2021-12-07 - E03B3/0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山区雨洪调蓄体系,包括:截洪沟,用于截留山体洪水;透水集水沟,用于收集地面雨水;调蓄水体,设有用于汇集山体洪水和地面雨水的水体收集腔;所述截洪沟、所述透水集水沟、所述调蓄水体从高到低依次布置,所述调蓄水体与所述截洪沟和所述透水集水沟连接;以及补水机构,所述补水机构的输入端连通水体收集腔,所述补水机构的输出端外接至河涌。此山区雨洪调蓄体系在雨季时利用利用截洪沟和透水集水沟收集雨水,利用调蓄水体储存雨水,保证河涌的抗洪能力,在旱季时利用补水机构及时将水体收集腔内的水补给至河涌,使河涌能够适应旱季。
  • 一种山区雨洪调蓄体系
  • [实用新型]一种废水厌氧氨氧化装置-CN202121115157.0有效
  • 徐浩;李捷;罗凡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021-05-21 - 2021-12-07 - C02F3/28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厌氧氨氧化装置,包括原水箱、曝气装置和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厌氧氨氧化反应池和斜板沉淀池;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池内挂有填料,还设有曝气管、分散布水装置和污泥回流管路;所述原水箱依次通过进水泵、进水控制器与所述分散布水装置相连;所述曝气装置依次通过曝气控制器与所述曝气管相连;所述斜板沉淀池还通过所述污泥回流管路与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池相连;所述主体装置的外部还设有水浴保温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厌氧氨氧化装置可以快速实现城市生活污水的厌氧氨氧化,以及厌氧氨氧化菌快速增殖,且操作简单易行,工程化应用前景广阔。
  • 一种废水厌氧氨氧化装置
  • [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海绵停车场-CN202120311629.3有效
  • 林妍栏;王凡;李世杰;张俊桦;黄振杰;袁晓初;马晨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021-02-03 - 2021-12-07 - E04H6/1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海绵停车场,包括停车区域,所述停车区域设有透水路面,所述停车区域的周边设有开孔路缘石,所述开孔路缘石的外侧设有下凹式绿地,所述下凹式绿地铺开孔管,所述下凹式绿地内设有溢流雨水口,所述溢流雨水口高于所述下凹式绿地且不高于透水路面,所述溢流雨水口通过开孔管连接市政雨水管。结合下凹式绿地的生态海绵停车场能降低烈日对车辆的伤害,并能美化环境,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体现了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的创新及实现了节能降耗、环境友好、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
  • 一种生态海绵停车场
  • [实用新型]山岭隧道破除斜交抗滑桩进洞支挡体系-CN202120790303.3有效
  • 童恺旻;杨春山;林永贵;马辉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021-04-19 - 2021-12-07 - E02D17/2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山岭隧道破除斜交抗滑桩进洞支挡体系。山岭隧道破除斜交抗滑桩进洞支挡体系,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抗滑桩和至少一个第二抗滑桩,第一抗滑桩和第二抗滑桩被埋设在岩土中并形成抗滑结构;隧道,第二抗滑桩被局部破除且隧道从局部破除处穿过第二抗滑桩;支护体和至少两个支护桩,支护体高于隧道,各个支护桩分别从隧道的两侧支撑支护体,支护体和支护桩被埋设在岩土中并形成抗滑结构。有益效果:支护桩和支护体能针对第二抗滑桩的局部破除提供抗滑方面的协同作用,形成叠合抗滑结构,在加固治理的基础上,兼做隧道的支护结构;支护体和支护桩的受力机理明确、空间刚度大,变形可控,操作实施方便,支护效果好。
  • 山岭隧道破除斜交抗滑桩进洞体系
  • [发明专利]水厂系统-CN202111100739.6在审
  • 徐晓然;李鲁新;周午阳;任鹏飞;孙志民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021-09-18 - 2021-11-30 - C02F9/14
  • 本申请公开了水厂系统,水厂系统包括工艺系统和信息系统,工艺系统包括:进水子系统、前处理工艺子系统、预处理工艺子系统、深度处理工艺子系统、泥水处理工艺系统、投药子系统、出水子系统、暖通除臭子系统;信息系统包括:水量水质监控子系统、生产调度指挥子系统、能源和物料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实验室管理子系统、故障报警处理子系统、派工单子系统、移动端、信息中心。信息系统监控工艺系统运行时的相关数据,以及管理所述工艺系统,最终实现水厂的高度自动化控制、精细化监控和管理。
  • 水厂系统
  • [实用新型]一种二次沉淀池-CN202120075361.8有效
  • 李丰庆;尹文选;彭勃;张道义;刘旦宇;杨俊;帅仁昱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021-01-12 - 2021-11-23 - B01D21/0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次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包括进水整流区、沉淀区和出水整流区,所述进水整流区和沉淀区之间设有进水花墙,所述沉淀区中设有若干斜板组件,所述斜板组件包括沿深度方向呈多层分布的斜板部件,沿水流方向所述斜板部件的截面呈倒V形,相邻两层所述斜板部件之间留有间隙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沉淀区和出水整流区之间设有出水花墙。采用倒V形斜板部件大幅提高泥水分离效率。水流水平经过倒V形斜板部件之间,泥沉在斜板面,垂直水流沿斜板面下滑,相当于理想沉淀池的多层沉淀池,根据浅池理论,沉淀效率大幅提高。
  • 一种二次沉淀
  • [实用新型]一种河道堤岸结构-CN202120075517.2有效
  • 李怀坤;江凯兵;王广华;邱维;李文涛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021-01-11 - 2021-11-23 - E02B3/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堤岸结构,包括支护柱,一侧用于与路面连接;观景平台,设置在支护柱的另一侧,观景平台包括绿化区、行人区和防护结构;截污渠箱,设置在支护柱的另一侧,截污渠箱位于观景平台的下方,截污渠箱包括雨水收集腔和生活污水收集腔,生活污水收集腔相对靠近截污渠箱的内侧设置,雨水收集腔相对靠近截污渠箱的外侧设置;此河道堤岸结构利用截污渠箱的雨水收集腔和生活污水收集腔保证黑臭河涌的整治效果,同时将观景平台设置于截污渠箱的上方,建设亲水平台,方便市民锻炼休闲、观景娱乐,充分利用空间。
  • 一种河道堤岸结构
  • [实用新型]一种综合管廊交互节点结构-CN202120075730.3有效
  • 刘元基;刘达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021-01-11 - 2021-11-23 - E02D29/045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交互节点结构,包括第一综合管廊,包括多个舱室,第一综合管廊的舱室包括第一污水舱,第一污水舱设置于第一综合管廊的一侧,第一污水舱中设置第一污水管道;第二综合管廊,包括多个舱室,第二综合管廊的舱室包括第二污水舱,第二污水舱中设置第二污水管道;其中,第一综合管廊和第二综合管廊相交叉,第一污水舱和第二污水舱平面相交,第二污水管道穿过第一综合管廊的墙体与第一污水舱内部的第一污水管道连接,第二综合管廊的非污水舱室向下至第一综合管廊下方,与第一综合管廊的非污水舱室形成上下交互节点,通过开口上下进行管线连通交互。其能够实现污水管道纳入综合管廊且满足重力流污水管道功能性需求。
  • 一种综合交互节点结构
  • [实用新型]一种综合管廊污水管道布置结构-CN202120080514.8有效
  • 刘元基;刘达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021-01-11 - 2021-11-23 - E03F3/04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污水管道布置结构,包括:综合管廊,包括多个舱室,舱室包括污水舱,污水舱设置于综合管廊的一侧;污水管道,设置于污水舱,并沿污水舱敷设;第一检查井,设置于综合管廊外部,并位于综合管廊远离污水舱的一侧;其中,污水管道通过第一横向水管穿过综合管廊的墙壁,在其他舱室下部通过,并连接至第一检查井,其他舱室在第一横向水管的位置向上隆起抬升,以在下方形成避开第一横向水管的空间。实现污水管道纳入综合管廊且满足重力流污水管道功能性需求,解决了目前综合管廊节点设计不满足重力流管道进出管廊的不足,实现市政管线集约建设、减少道路维修开挖及机动车道检查井井盖数量。
  • 一种综合污水管道布置结构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