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3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CN201810078133.9有效
  • 山口靖雄;奥村美香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018-01-26 - 2021-08-06 - H01L29/84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收容可动部的密闭空间的压力设为预先设定的压力,而且能够抑制可动部向盖部的内壁粘附的半导体装置和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特征在于,具有:基板;可动部,其设置在该基板之上;接合框,其以将该可动部包围的方式设置在该基板之上;盖部,其与该接合框接合,具有凹部,通过使该凹部与该可动部相对而由该盖部将该可动部之上的空间覆盖,在该盖部的内壁设置有凹凸;以及防止膜,其形成于该盖部的内壁,在该防止膜的表面具有凹凸。
  • 半导体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CN201580076922.3有效
  • 奥村美香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015-02-24 - 2020-08-07 - G01P15/08
  • 半导体装置具有基板(1A)、梁(12)、可动构造体(13)、第1止动部件(S1)、第2止动部件(S2)以及第3止动部件(S3)。第1止动部件(S1)在面内方向上,与可动构造体(13)之间隔着第1间隙(T1)而配置。第2止动部件(S2)在面外方向上,与可动构造体(13)之间隔着第2间隙(T2)而配置。第3止动部件(S3)在面外方向上,相对于可动构造体(13)而配置于第2止动部件(S2)的相反侧,且与可动构造体(13)之间隔着第3间隙(T3)而配置。由此,能够得到一种通过抑制可动构造体的过度的位移,从而能够抑制支撑可动构造体的梁的损伤及破损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加速度传感器-CN201110266728.5无效
  • 山口靖雄;奥村美香;村上刚史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011-08-31 - 2012-07-04 - G01P15/125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速度传感器,能够用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元件检测宽范围的加速度。本发明涉及的加速度传感器具备:第一质量体(21),由第一梁(31)保持,能够因加速度而发生位移;固定电极(51、52),以能够将第一质量体(21)的位移转换成电量的方式配置;以及位移容易度变化部件(22、32、8、9),在第一质量体(21)的位移超过既定的范围时,给第一质量体(21)的位移容易度带去变化。
  • 加速度传感器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CN201010261233.9有效
  • 奥村美香;堀川牧夫;村上刚史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010-08-23 - 2011-03-30 - H01L23/52
  •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半导体衬底(1);彼此隔离且从第一主表面(10)朝向半导体衬底(1)的深度方向设置的电极(30a)以及电极(30b);将电极(30a)以及电极(30b)彼此之间连结,并且不贯通半导体衬底(1)而从第一主表面(10)朝向半导体衬底(1)的深度方向设置的布线部(40a)。电极(30a)成为贯通半导体衬底(1)并达到第二主表面(20)的贯通电极。在具有贯通电极并且在纵向层叠的半导体装置中,具有布线部(40a),从而能够扩大设计的自由度。
  •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元件晶片和元件晶片的制造方法-CN200810166473.3有效
  • 奥村美香;堀川牧夫;佐藤公敏;山口靖雄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008-10-09 - 2009-09-23 - G01P15/00
  • 本发明涉及元件晶片和元件晶片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元件晶片的制造方法,该方法能够抑制裂隙对在半导体晶片上层叠的膜的用于形成元件的部位的损伤。在半导体晶片(21)上的第一绝缘膜(22)和第二绝缘膜(27)上设置凹部(10)。第一绝缘膜(22)和第二绝缘膜(27)被加工,在半导体晶片(21)上的用于形成加速度传感器(20)的主要区域(6)上设置布线(26)。进一步在布线(26)上层叠牺牲膜(24)和导电性膜(25),这些膜被加工,在主要区域(6)设置多个薄膜结构体(28)。凹部(10)包围主要区域(6)。
  • 元件晶片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基底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薄膜结构体-CN01816238.X有效
  • 奥村美香;堀川牧夫;石桥清志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001-07-26 - 2004-01-07 - H01L21/316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基底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薄膜结构体,其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减低热收缩时基底的氧化膜与形成于该氧化膜上的其他薄膜之间所产生的应力差,同时可缩短较厚的氧化膜形成时所需的成膜时间的基底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薄膜结构体。此外,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的基底(1)具备有:由硅所形成的基底本体(31);以及形成于其上的基台用的氧化膜(33)。氧化膜(33)则具备有:由使基底本体(31)中的硅元素热氧化而形成的热SiO2膜所构成的第1氧化膜(61);以及由在此氧化膜之上堆积而形成的高温氧化膜所构成的第2氧化膜(63)。
  • 基底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薄膜结构
  • [发明专利]电极构造、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CN01816484.6有效
  • 堀川牧夫;石桥清志;奥村美香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001-07-30 - 2004-01-07 - H01L21/768
  •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去除其他的绝缘膜而去除腐蚀膜的电极构造、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形成地锚孔(52),该地锚孔是将腐蚀膜(51)、氮化膜(47)所覆盖的配线(45)的表面开口而形成的。地锚孔(52)由具有氮化膜(47)的孔部(47c)和腐蚀膜(51)的开口(51a)构成。孔部(47c)从配线(45)表面的边部(45a)仅进入配线(45)的内方第一规定距离(d1)而开口。开口(51a)从孔部(47c)仅后退第二规定距离(d2)而开口。由于第一及第二规定距离(d1、d2)的存在,故去除腐蚀膜(51)用的腐蚀剂渗入氧化膜(33)的距离长。
  • 电极构造薄膜制造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