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4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扭矩变动吸收装置-CN201710827969.X有效
  • 关根务;鸟居三城;柴田守隆;中垣内聪;奥丸匡生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2017-09-14 - 2021-03-16 - F16F15/121
  • 一种扭矩变动吸收装置,能够实现小型化,具备:振动吸收部件(A),该振动吸收部件将多个螺旋弹簧(6)串联连结并对由扭矩变动引起的振动进行吸收;一对圆盘板(3、4),该一对圆盘板与飞轮(F)连结并且在变速箱的输入轴(S)在轴向上彼此分离地配置;轮毂部件(2),该轮毂部件具有凸台部(2a)和凸缘部(2b),凸台部与输入轴连结,凸缘部设于凸台部并配置于圆盘板之间;以及圆环状的中间板(5),该中间板配置于轮毂部件的凸缘部和圆盘板之间并且连结于串联的螺旋弹簧之间,以圆盘板在轴向上的位置为基准来确定轮毂部件的凸缘部的凸缘部位置,以圆盘板在轴向上的位置为基准来确定中间板的中间板位置。
  • 扭矩变动吸收装置
  • [其他]减震装置-CN201490000601.6有效
  • 中垣内聪;佐伯智洋;江端胜;关根务;杉山正隆;茨木隆次;木村弘道;木村浩章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2014-03-05 - 2016-04-06 - F16F15/129
  • 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100)具有一对第一板(10)、第二板(20)、弹性构件(70)、第一摩擦件(81)、第二摩擦件(82)。弹性构件(70)构成为,通过一对第一板(10)与第二板(20)的围绕旋转轴(Ax)的相对旋转,在旋转轴(Ax)的周向上弹性地变形。第一摩擦件(81)构成为,在第二板(20)相对于第一板(10)从初始状态向第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产生第一摩擦扭矩。第二摩擦件(82)构成为,在第二板(20)相对于第一板(10)从初始状态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产生比第一摩擦扭矩大的第二摩擦扭矩。
  • 减震装置
  • [实用新型]减震装置-CN201420204291.1有效
  • 中垣内聪;佐伯智洋;江端胜;关根务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2014-04-24 - 2014-09-03 - F16F15/131
  •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使轴向的尺寸变小的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100)具有:一对第一板(10);第二板(20),其包括开口部(26);弹性构件(60),其设置在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之间;第三板(30),其包括位于开口部(26)的内侧的第一部分(33)和位于开口部(26)的外侧的第二部分(34)。并且,第一部分(33)和开口部(26)的内侧的端面能够彼此抵接,在减震装置(100)中,在第一部分(33)和开口部(26)的内侧的端面彼此抵接的情况下,限制第一板(10)以及第三板(30)与第二板(20)围绕旋转轴(Ax)相对旋转的范围。
  • 减震装置
  • [其他]减震装置-CN201190000655.9有效
  • 佐伯智洋;中垣内聪;末崎纮章;宫本有规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2011-07-28 - 2014-02-19 - F16F15/30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消除惯性体与轴部的内花键结合部分的晃动的减震装置。具有:第1轴部,其输出动力源的旋转动力;第2轴部,其向齿轮机构传递旋转动力,并且具有外花键;第1旋转部件,其传递第1轴部的旋转动力;第2旋转部件,其与外花键进行花键卡合;减震部,其吸收第1旋转部件和第2旋转部件间的变动扭矩;以及惯性体,其具有与外花键进行花键卡合的内花键,并且具有形成大致环状的环状部分,在惯性体的周方向上,内花键的齿的部分被外花键的齿的部分压接。
  • 减震装置
  • [实用新型]扭矩波动吸收装置-CN201220242224.X有效
  • 佐伯智洋;西尾优作;川添博司;末崎纮章;中垣内聪;关根务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2012-05-25 - 2013-04-24 - F16D7/02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设置用于穿入螺栓的孔部便可从变速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到发动机曲轴上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该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包括:第1组装体(2),其吸收同轴配置的第1转动轴(6)与第2转动轴(8)之间产生的波动扭矩,同时一端(10)从所述第2转动轴(8)一侧通过连接件(7)连接到第1转动轴(6)上;第2组装体(3),其吸收第1转动轴(6)与第2转动轴(8)之间产生的波动扭矩,同时配置于较连接件(7)更靠近第2转动轴(8)一侧,并且,另一端(26)连接到第2转动轴(8)上;以及连接手段(31),其连接第1组装体(2)的另一端(13)与第2组装体(3)的一端(20、21、22)。
  • 扭矩波动吸收装置
  • [发明专利]扭矩波动吸收器-CN201210068999.4有效
  • 佐伯智洋;中垣内聪;早坂奈绪子;釰内直树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2012-03-15 - 2012-09-19 - F16F15/139
  • 一种扭矩波动吸收器(1),包括:第一环状件(10、18);第二环状件(13、23),其布置成与第一环状件(10、18)轴向分开;环状碟形的第一盘簧(12、24),其布置在第一环状件(10、18)与第二环状件(13、23)之间;第一支撑部(10d、18b、27、32、33),其布置在第一环状件(10、18)与第一盘簧(12、24)之间,以及,在经过第一环状件(10、18)的第一径向预定部的圆上,第一支撑部与第一盘簧(12、24)部分或连续接触;以及第二支撑部(13c、23a、28、31),其布置在第二环状件(13、23)与第一盘簧(12、24)之间,以及,在经过第二环状件(13、23)的第二径向预定部的圆上,第二支撑部与第一盘簧(12、24)局部或者连续接触,第二径向预定部与第一环状件(10、18)的第一径向预定部径向位置不同。
  • 扭矩波动吸收
  • [发明专利]减震装置-CN201080002796.4有效
  • 翠高宏;佐伯智洋;中垣内聪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2010-03-09 - 2011-08-31 - F16F15/134
  •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其即使小型化,也可以消除变速器中的齿轮啮合音。其具有:减震部(101),其配置在动力源和齿轮机构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并且利用弹性力吸收在动力源和齿轮机构之间产生的变动扭矩;以及限制部(103),其在上述变动扭矩超过规定值时产生打滑,限制部(103)配置在减震部(101)和齿轮机构(4)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
  • 减震装置
  • [发明专利]阻尼装置-CN201010529531.1无效
  • 中垣内聪;佐伯智洋;末崎纮章;井下芳尊;山住淳志;宫町善弘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2010-10-28 - 2011-05-11 - F16F15/123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尼装置(3),包括:第一侧板(14、42),其在轴向布置于与飞轮(11)偏离的位置;第二侧板(15、43),其与第一侧板相连接;中板件(17、24、41),其位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以及,弹簧件(18),其吸收扭矩波动,该扭矩波动产生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作为一方面与中板件作为另一方面的二者之间,其中,第一侧板和中板件中的一个与飞轮在其外周部相连接,以及,第一侧板或中板件中未与飞轮相连接的一个以及第二侧板,其中的一个的外径,设定为大于第一侧板或中板件以及第二侧板其中的另一个的外径。
  • 阻尼装置
  • [发明专利]转矩波动吸收装置-CN200710079293.7有效
  • 佐伯智洋;中垣内聪;竹内实;铃木雅纪;江端胜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2007-02-16 - 2007-08-29 - F16D7/02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矩波动吸收装置(1),其包括固定于飞轮(F)的盘体(25)、固定于变速器(T)的盘毂(21)、第一和第二侧板(22A,22B)、减振部件(24)以及第一和第二控制板(33A,33B),第一和第二控制板由止动销(34)铆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该转矩波动吸收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滞后作用机构,包括低摩擦部件(35A,35B),并产生较小滞后作用力;第二滞后作用机构,包括高摩擦部件(32A,32B),并产生较大滞后作用力。盘毂包括凸缘部分(21A),该凸缘部分具有其中插入止动销的通孔。由在通孔与盘毂之间形成的间隙,限定控制板与盘毂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当相对旋转角度限定在间隙范围内时,第一滞后作用机构起作用。
  • 转矩波动吸收装置
  • [实用新型]转矩波动吸收装置-CN200420104944.5无效
  • 竹内实;江端胜;中垣内聪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2004-10-29 - 2006-10-18 - F16D7/02
  • 一种转矩波动吸收装置包括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接的阻尼机构。阻尼机构具有固定在圆盘的两个表面上的近似环形形状的摩擦部件,所述圆盘设置在外圆周部分上。转矩波动吸收装置还包括用来从驱动动力源传送驱动力的飞轮、与飞轮一起旋转并且与摩擦部件的第一表面相邻接的第一板、与摩擦部件的第二表面相邻接的第二板、将第二板偏压向摩擦部件的锥形盘簧、与第一板一起旋转并且支撑锥形盘簧的支撑部件、将第一板固定在支撑部件上的多个固定部件。第一板包括增强部分,该增强部分在相对于所述摩擦部件径向向内定位的内圆周部分处加强所述第一板的刚度。
  • 转矩波动吸收装置
  • [实用新型]扭矩波动吸收装置-CN200420091696.5无效
  • 中垣内聪;江端胜;竹内实;市川卓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2004-09-29 - 2006-07-19 - F16D13/38
  • 一种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包括传递来自驱动力源的扭矩的第一旋转构件,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的阻尼机构,该阻尼机构有一对固定在盘两个表面上、近似环状的摩擦构件,以及用以将该对摩擦构件和第一旋转构件通过一对摩擦盘以一种基本直接的方式或一种基本间接的方式做摩擦接合的限制器部分。该对摩擦构件中至少一个的实际长度处于该对摩擦构件中至少一个的主直径的基本上1%到6%之间。
  • 扭矩波动吸收装置
  • [发明专利]减振盘组件-CN200410083340.1有效
  • 中垣内聪;江端胜;深谷伸树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2004-09-30 - 2005-04-06 - F16F15/124
  • 一个减振盘组件包括驱动盘,它可旋转地连接到驱动动力源,还包括从动盘,它连接到从动侧并可相对驱动盘旋转,还包括减振机构,它被调整用来吸收驱动盘和从动盘之间因相互之间相对旋转而产生的碰撞。该减振机构位于从动盘上,包括螺旋弹簧和位于螺旋弹簧内的扭转减振器。扭转减振器包括至少一个导向部位,该导向部位相对螺旋弹簧内侧有预定的间隙,还包括缓冲件部位,该缓冲件部位在导向部位内侧与至少一个导向部位成为一体。
  • 减振盘组件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