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电子启辉器无效
申请号: | 89103677.6 | 申请日: | 198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02A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05 |
发明(设计)人: | 骆迅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迅夫 |
主分类号: | H05B41/04 | 分类号: | H05B41/04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袁木棋 |
地址: | 浙江省建德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电子 启辉器 | ||
本发明属于启辉器,尤其是高效电子启辉器,适用于荧光灯启辉照明的场合。
在本发明作出之前,通常的荧光灯启辉器主要由小容量电容和氖管所组成,氖管与小容量电容采用并联的方式,该种启辉器成本较低,但能量小、效率低、使用寿命短,容易使荧光灯丝老化、一端或两端灯丝断落的荧光灯管不能正常发光或根本不能发光,从而全部报废,给国家造成大量的损失和浪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量大、效率高、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的荧光灯高效电子启辉器。
一种包含氖管A、电容C的高效电子启辉器,主要由PTC所组成,氖管A主要由电极(1)、(2)、动片(3)、电极固定体(4)、氖气(5)、玻璃泡(6)所组成,电容C可以依次与PTC、氖管A串联或依次与氖管A、PTC串联。氖管A中的动片(3)呈U形,该动片(3)在转弯处成∩形,其较长一边中间部分某一点与电极(2)顶端相接,该边末端紧靠电极固定体(4)同向外边缘,在电极固定体(4)、电极(2)、动片(3)较长一边之间形成三角形空隙,动片(3)另一边与电极(1)斜偏相对,当动片(3)另一边与电极(1)静电接触时,其触点落在动片(3)靠近边缘的某一点上。
本发明的高效电子启辉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能量大,效率高,成本较低,使得灯丝老化。一端或二端灯丝断落的荧光灯管正常发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易于实施,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图1、图2为高效电子启辉器结构示意图,图3、图4为氖管A结构示意图。图1、图3、图4和图2、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二个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工作原理和实施方案。
一种包含氖管A、电容C的高效电子启辉器,主要由PTC所组成,氖管A主要由电极(1)、(2)、动片(3)、电极固定体(4)、氖气(5)、玻璃泡(6)所组成,电容C可以依次与PTC、氖管A串联或依次与氖管A、PTC串联。氖管A中的动片(3)呈U形,该动片(3)在转变处成∩形,其较长一边中间部分某一点与电极(2)顶端相接,该边末端紧靠电极固定体(4)同向外边缘,在电极固定体(4)、电极(2)、动片(3)较长一边之间形成三角形空隙,动片(3)另一边与电极(1)斜偏相对,当动片(3)另一边与电极(1)静电接触时,其触点落在动片(3)靠近边缘的某一点上。选用1.8~4.7μF/250V的无极电容A充放电,使电路中有足够量的电流获得较高频率,这种较高频率的电流迫使荧光灯管两端电极在没有灯丝的情况下也能高速放射出电子,一般20~40W灯管能瞬间启辉;电容C串联PTC,荧光灯管启辉后,PTC在较短时间内就进入恒温(50~80℃)状态,阻值增大而断电,使电容停止工作;PTC的另一极(或者在电容C与PTC之间)串联氖管A,可达到如下效果:(1)、可降低对电容C电容量的要求,启辉20~40W荧光灯管,只要1.8~2.2μF就足够了;(2)可使电容C在荧光灯管启辉的瞬间停止工作,从而达到延长荧光灯管使用寿命的目的;(3)可使灯管瞬间再启辉;由于氖管A的动片(3)、电极(1)(即静片)接触后瞬间分开,使镇流器突然断电,因自感作用产生瞬间高电压加于荧光灯管两端,同时又有较高频率的电流,这样就足以使20~40W荧光灯管和除烧秃电极以及漏气的极少量灯管外的所有废旧荧光灯管迅速启辉。PTC在荧光灯管正常工作过程中始终不能发热,因此再启辉时间是瞬间的。只有遇到极少数废旧程度较大的灯管在启辉后不能维持额定照度时,PTC才达到恒温状态,可靠地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即使在氖管损坏,动片(3)、电极(1)(即静片)不能分开的情况下,灯管仍然安全工作。当使用荧光灯管一端或两端灯丝断落的废旧灯管时,只要用裸铜丝将其两端的二只脚并联起来即可。它可大大提高荧光灯管使用寿命,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迅夫,未经骆迅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3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