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14363.0 | 申请日: | 202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9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于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普通达科技(海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25/10;C08L51/00;C08K9/02;C08K3/34;C08K3/04;B33Y70/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灿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6 | 代理人: | 李志鸿 |
地址: | 572000 海南省三亚***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聚碳酸酯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由以下成分制成: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三元共聚物、碳纳米管、润滑剂、抗氧化剂、钛白粉、填料、稳定剂、偶联剂;本发明制备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具有高的熔融指数,明显的改善了其加工性能,通过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促进作用,能够明显的改善聚碳酸酯的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扩大了其应用范围,能够更好的作为3D打印材料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3D打印领域,特别是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是集CAD技术、数控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于一体,其原理突破了传统的材料变形成型和去除成型的工艺方法,可在没有工装夹具或模具的条件下,迅速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的三维实体零件,且可有效地降低产品开发周期。因此,快速成型技术在当今制造业中越来越具有竞争力,逐步成为21世纪的主流制造技术。
现有技术申请号 201310024076.3,“本发明公开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它是由以下成分按重量比组成,聚碳酸酯:72.5-96%;夜光剂:1.0-5.0%;防应力开裂改性剂:1.0-15.5%;抗氧剂:0.1-2.0%;润滑剂:0.1-2.0%;其他助剂:1.3-5.5%。本发明聚碳酸酯材料,在无光线照射情况下,不需外来任何能源支持,可以自动释放在有光线时所吸收的光线能量而自动发光,其光亮易于清晰识别,产品外观美观,抗冲击强度优良,并且改善了聚碳酸酯材料的注塑产品容易产生应力开裂现象的缺点,并且生产采购方便,同时也符合所有的环保要求,这样全面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但是在3D打印方面,由于PC有较高的熔化温度,熔化后的粘度大,流动性差,加工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应用。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聚碳酸酯62-6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6份、改性三元共聚物12-15份、碳纳米管3-5份、润滑剂1.5-2份、抗氧化剂0.8-1.2份、钛白粉5-7份、填料15-20份、稳定剂1-1.6份、偶联剂1-2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改性三元共聚物制备方法包括:
(1)将苯乙烯、溶剂、丁二烯、异戊二烯依次添加到反应釜中,然后再添加五甲基二乙基三胺,搅拌40min,然后再添加正丁基锂,调节反应釜内温度至55℃,保温搅拌2小时,经过减压蒸馏去除溶剂,洗涤,干燥,得到中间体;
(2)将松香树脂、马来酸酐依次添加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调节温度至115℃,保温搅拌30min,然后进行加压蒸馏去除溶剂,清洗,干燥至恒重,得到接枝松香树脂;
(3)将膨润土添加到硫酸溶液中,调节温度至75℃,保温搅拌2小时,然后静置1小时后,进行过滤,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酸化膨润土;
(4)将上述得到的中间体、四氯化锡、接枝松香树脂、酸化膨润土依次添加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造粒,得到改性三元共聚物。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混合摩尔比为12:8:3;
所述苯乙烯、溶剂混合比例为3g:50mL;
所述溶剂、五甲基二乙基三胺混合质量比为55:1.2;
所述溶剂、正丁基锂混合质量比为45:1。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溶剂为环己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普通达科技(海南)有限公司,未经中普通达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43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