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疲劳试验装置及热疲劳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2243.4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0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姜超;纠永涛;杨骄;杨洋;伍里峰;乔瑞林;周俞廷;赵亦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毕翔宇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疲劳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 ||
1.一种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构件,用于容纳冷却液体;
循环部,与所述容纳构件连通,所述循环部驱动所述容纳构件容纳的所述冷却液体循环移动至预定位置,使得所述冷却液体的温度处于预定液温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疲劳试验装置包括:
喷淋部,所述喷淋部与所述循环部连通,所述喷淋部设置于所述预定位置;
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构件的上方;
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容纳构件两者之间,所述移动组件驱动标定试样在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容纳构件两者之间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驱动部、连接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两者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连接杆的中点连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连接杆绕着经过所述中点且垂直于所述连接杆的回转轴线旋转;
所述连接杆处于所述连接杆的延伸方向为重力方向的状态下,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之中位于下方的一端处于所述预定位置,所述预定位置位于所述冷却液体的液面的下方,所述预定位置与所述冷却液体的液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2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驱动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连接杆的旋转速度和旋转/停留时间;
所述驱动部被设置为使得所述连接杆旋转速度达到200r/min,所述驱动部被设置为使得所述连接杆旋转加速时间达到500ms。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感应加热线圈,设置于所述容纳构件的上方,当所述标定试样进入所述加热组件进行加热时,所述标定试样处于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内;
加热电源,与所述感应加热线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构件的容积不小于170升,所述容纳构件的冷却液体的储液深度不小于0.6米;
所述预定液温范围为20℃~30℃。
7.一种热疲劳试验方法,使用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疲劳试验装置包括容纳构件、循环部、加热组件、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被设置为绕着垂直于所述连接杆的回转轴线旋转;
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构件的上方,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在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容纳构件两者之间往复运动;
所述循环部与所述容纳构件连通,所述循环部驱动所述容纳构件底部的冷却液体循环移动至预定位置,使所述冷却液体在所述容纳构件内循环流动;
所述热疲劳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验准备,开启所述循环部,设定所述加热组件的初始加热参数;
标定试验,将标定试样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旋转所述标定试样进入所述加热组件进行加热,采用第一检测部对所述标定试样的温度进行检测,记录所述标定试样的温度达到第一预定温度范围时,记录所述标定试样的加热时间,将所述标定试样旋转至所述容纳构件,当所述标定试样在所述容纳构件内的冷却时间等于所述加热时间时,旋出所述标定试样,采用第二检测部对所述标定试样的温度进行检测,记录此时所述标定试样的冷却温度,判断所述冷却温度是否处于第二预定温度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疲劳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疲劳试验方法还包括:
调整参数,当所述冷却温度未落入第二预定温度范围内,调整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参数,再次重复进行所述标定试验,直至所述冷却温度落入所述第二预定温度;
疲劳试验,将第一试验试样和第二试验试样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第一试验试样和第二试验试样两者均与所述标定试样相同,开始疲劳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22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