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位标注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4579.0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4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高春艳;徐金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1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琳琳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位 标注 识别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原位标注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CAD图纸,并对所述目标CAD图纸进行解析确定所述目标CAD图纸中的梁图元以及原位标注图元;基于各个所述原位标注图元的方向以及所述原位标注图元之间的间距,对所述原位标注图元进行聚合,确定目标原位标注图元;根据所述目标原位标注图元与所述梁图元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各个所述梁图元对应的目标原位标注图元。通过对解析得到的原位标注图元进行聚合,将散点的标注信息聚合成一个完整信息,可以保证目标原位标注图元的完整性,校验合法,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且通过聚合减少了待处理的原位标注图元的数量,提高了原位标注的识别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原位标注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自从我国采用建筑工程定额造价管理以来,建筑工程量计算工作就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消耗了工程预算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们在工作实践中也试图寻找新的方法和捷径。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大致经历了手工算量、表格算量、计算器表格算量、电脑表格算量等过程。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逐步支持了自动识别CAD图纸中的一些构件信息,自动识别构件位置、构件尺寸信息以及构件钢筋信息等。通过识别CAD图纸,自动在建模软件中生成模型,准确、快速的实现二维CAD图到三维模型的转化,提高建模算量效率,节约算量时间,又一次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进行CAD识别时,先将CAD图纸在平台中打散,然后基于用户主观判断,分别提取构件边线、标注等图层,再对已提取图层数据做处理,最后转化为三维模型。
梁在房建工程中属于主体结构构件,属于常见常用构件,梁在工程建模的工作量中占比也不小。图纸中,一般会提供梁的集中标注、原位标注、梁的起终点范围、梁的支座位置等,其中,梁的原位标注没有绝对标准,目前的判断以及识别有很大难度。现有原位标注的识别是借助于神经网络的方式确定各个原位标注图元对应的梁,然而由于图纸作为设计人员的主观意图表达形式,需要从业者基于业务知识背景,那么图纸的设计就会存在不规范的形式,导致识别的准确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位标注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原位标注的识别准确率偏低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位标注的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CAD图纸,并对所述目标CAD图纸进行解析确定所述目标CAD图纸中的梁图元以及原位标注图元;
基于各个所述原位标注图元的方向以及所述原位标注图元之间的间距,对所述原位标注图元进行聚合,确定目标原位标注图元;
根据所述目标原位标注图元与所述梁图元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各个所述梁图元对应的目标原位标注图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原位标注的识别方法,通过对解析得到的原位标注图元进行聚合,将散点的标注信息聚合成一个完整信息,通过聚合后得到的目标原位标注图元进行对应关系的确定,可以保证目标原位标注图元的完整性,校验合法,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且通过聚合减少了待处理的原位标注图元的数量,提高了原位标注的识别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各个所述原位标注图元的方向以及所述原位标注图元之间的间距,对所述原位标注图元进行聚合,确定目标原位标注图元,包括:
利用所述原位标注图元的基本点,确定所述原位标注图元的方向;
基于当前原位标注图元的方向,查询与所述当前原位标注图元之间的间距小于预设文字宽度的原位标注图元;
将查询到的原位标注图元与所述当前原位标注图元进行聚合,以确定所述目标原位标注图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原位标注的识别方法,通过方向与间距进行聚合处理,该处理过程符合信息描述的基本规律,简单易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4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