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层即时灌浆构件受后续施工扰动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0802.2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5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高润东;李向民;施凯捷;田坤;董金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0 | 分类号: | G01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刘宗磊 |
地址: | 20003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时 灌浆 构件 后续 施工 扰动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层即时灌浆构件受后续施工扰动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首次检测时间;S2、在测试楼层布设标靶和扫描站点对预制构件进行第一次360度点云扫描检测;S3、确定后续每次的检测时间;S4、在测试楼层再次布设标靶和扫描站点并对预制构件再进行至少一次360度点云扫描检测;S5、对多次点云扫描数据进行建模分析;S6、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通过对本发明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判断后续施工是否对同层即时灌浆构件产生了扰动,据此可以证明施工工艺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进行优化调整。本发明对于促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科学合理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同层即时灌浆构件受后续施工扰动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竖向构件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存在两种灌浆方式。一种是同层即时灌浆,即本层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并有效封堵(封堵料达到养护龄期)后,立刻开展灌浆作业,当伴随灌浆料试块抗压强度达到35MPa时,继续开展本层现浇构件和上层叠合楼板施工。另一种是多层集中灌浆,即完成两层及以上预制构件吊装并有效封堵(封堵料达到养护龄期)后,再集中进行灌浆。对于同层即时灌浆,由于灌浆料养护龄期短,连接处灌浆料的抗压强度尚比较低,后续一系列施工是否会对预制构件产生扰动,从而影响连接质量,业界对此十分关注,希望能够研发可行的方法进行检测判定。
目前有一些检测方法,但是均主要聚焦预制构件自身的尺寸偏差,没有考虑外部施工环境的影响,检测流程和判定方法无法用于检测同层即时灌浆构件受后续施工扰动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背景技术提及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同层即时灌浆构件受后续施工扰动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判断后续施工是否对同层即时灌浆构件产生了扰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同层即时灌浆构件受后续施工扰动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首次检测时间;
S2、在测试楼层布设标靶和扫描站点对预制构件进行第一次360度点云扫描检测;
S3、确定后续每次的检测时间;
S4、在测试楼层再次布设标靶和扫描站点并对预制构件再进行至少一次360度点云扫描检测;
S5、对多次点云扫描数据进行建模分析;
S6、根据建模分析的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进一步的,步骤S1具体为:
灌浆结束后24小时内,且同层现浇构件施工及上层叠合楼板施工尚未开展前,选择其中一个时间进行检测,检测数据作为基准数据。
进一步的,步骤S2具体为:
S21、确定待检测的预制构件,且所述预制构件周边具备360度扫描条件;
S22、布设标靶和扫描站点:在测试层楼面上布设在水平方向上呈三角形分布的3个标靶,所述标靶定位准确且所述标靶配有好防护措施保证后续点云扫描检测时继续使用;在测试层楼面上布设不超过3个扫描站点;
S23、进行预制构件的第一次点云数据采集,在进行点云数据采集时,点云间距符合数据采集要求、最大点云间距不应超过标准要求、相邻扫描站点间有效点云重叠度不低于标准要求。
进一步的,步骤S3具体为:
等本层以上两层施工完成且本层所有墙板和楼板的临时支撑拆除后,随即对本层原预制构件进行第二次360度扫描检测。
进一步的,步骤S4具体为:
S41、清除步骤S21中布设所述预制构件上的浮浆、残渣,尤其是预制和现浇结合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08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