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试系统、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80000827.0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8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苗锐;王嘉伟;楚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F30/15;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系统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汽车测试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中央调度装置、测试装置、车辆模拟装置,其中,所述测试装置与所述中央调度装置建立通信;所述中央调度装置,用于将测试业务需求发送至所述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测试业务需求对所述车辆模拟装置进行测试;所述车辆模拟装置包括车辆控制器和第二端子排,所述车辆控制器与所述测试装置通过连接至所述第二端子排建立通信,所述车辆控制器用于响应所述测试装置的所述测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模拟装置和测试装置、测试方法。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大规模的测试,并有较高的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测试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测试系统、车辆模拟装置、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车载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的要求越来越高,其软硬件构成日趋复杂,ECU间的功能逻辑量越来越庞大,这就要求ECU在运用到车辆前,能够有一个测试系统,来验证单体ECU功能和多ECU间的功能逻辑交互。
目前测试系统包括LabCar测试系统,LabCar测试系统可以理解为包括若干个ECU的硬件在环系统,且具有模拟的车辆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或称为执行器),通过与各个ECU进行信息交互,来检测整车电子电气系统在正常工作环境中的反应,LabCar测试系统还可以人为进行故障注入,来检测整车电子电气系统在非正常工作环境下的反应。
由于测试业务量的急剧增加,对测试系统能够承载的测试特性也提出了很高要求,而现有技术的LabCar测试系统中,ECU集成度较低,且均依赖ECU自身逻辑功能,大多测试系统是针对某个单一特性业务如网络测试、电源管理、单体ECU故障注入等,来实现测试任务需求。如图5所示,ECU总线信号、ECU硬线信号、传感器信号、执行器信号由测试装置采集,测试装置开启状态监控,执行与待测特性业务相应的功能逻辑,例如报文仿真和/或对信号模拟,将信号下发至LabCar车辆模拟装置的ECU,ECU通过自身逻辑来控制执行器或传感器执行动作并输出结果状态,由系统接收并处理结果状态,并且可以进一步得出测试报告。
通过LabCar测试系统,可实现对被测ECU的接口模拟、信号监控等功能,但该测试系统架构相对简单,集成的ECU数量也有限,利用了ECU自身的逻辑功能,简化了整体的测试装置复杂度,其主要用来做车控ECU检测和模型的仿真,能够很好的对相关特性做足够深度的测试,从而满足单个项目对少数特性的验证和测试要求。但是,在面对集成验证测试阶段时,这种低集成度的LabCar测试系统就显得相对孤立和单薄,可覆盖的测试业务较少,无法满足集成验证阶段大规模测试验证的需求。
例如,该LabCar测试系统在ECU接口变更或在不同项目间进行切换时,对测试装置软硬件的改动较大,系统灵活度很低,无法进行快速适配,重复工作量较大,导致开发周期较长,浪费测试资源。并且,依赖ECU自身逻辑功能实现数据交互,容易产生由单体ECU故障引起的整车车辆模拟装置功能失效。
另一方面,多个LabCar测试系统并行时,各个单一车辆测试系统相对孤立测试系统之间无法进行数据和逻辑功能的交互,缺乏总体上的统一调度,严重限制了业务端到端测试的覆盖程度,导致测试验证执行效率低下和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因此,申请人认为,现有的LabCar测试系统,无法满足大规模测试业务量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车辆模拟装置、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可以提高测试环境的集成度和适配度,以满足大规模测试业务量的需求。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中央调度装置、测试装置、车辆模拟装置,其中,所述测试装置与所述中央调度装置建立通信;
所述中央调度装置,用于将测试业务需求发送至所述测试装置;
所述测试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测试业务需求对所述车辆模拟装置进行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00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