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免疫标记建立植原体在介体和植株间循回传播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542000.0 申请日: 2021-12-16
公开(公告)号: CN114354941A 公开(公告)日: 2022-04-15
发明(设计)人: 陆文静;周通;吴云锋;周建朝 申请(专利权)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3/68 分类号: G01N33/68;G01N33/58;C12Q1/689;C12R1/01
代理公司: 西安鼎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63 代理人: 刘喜保
地址: 154000 黑龙江***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通过 免疫 标记 建立 原体 植株 间循回 传播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免疫标记建立植原体在介体和植株间循回传播的方法。所述植原体为小麦蓝矮病植原体,所述介体为异沙叶蝉;所述方法包括:在异沙叶蝉饲毒后不同时间,利用小麦蓝矮植原体表面免疫膜蛋白抗体免疫标记感染小麦蓝矮植原体的异沙叶蝉组织,观察不同时间段小麦蓝矮植原体在异沙叶蝉不同组织的分布,明确循回传播过程。本发明探明了小麦蓝矮植原体在介体异沙叶蝉体内循回传播途径,为后续研究病原与介体的互作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过免疫标记建立植原体在介体和植株间循回传播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原体是一种依赖介体昆虫传播,专性寄生于植物韧皮部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无细胞壁,隶属软壁菌门柔膜菌纲(Class Mollicutes,phylum Tenericutes)。通常发现一种新的植原体病害时,传播介体的鉴定主要针对患病植物附近发现的昆虫种类进行,常用方法是使用粘性诱捕、网扫等将其捕获,重点选取带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进行检测,确定其体内是否含有植原体。早期通过电镜观察昆虫介体中的植原体,后期随PCR技术发展,通过提取昆虫DNA确定带毒昆虫。

小麦蓝矮病(Wheat blue dwarf disease,WBD)是我国小麦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研究认为该病害主要发生在间作套种、麦草覆盖的旱塬地区和小麦灌溉区。小麦蓝矮病的广泛发生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是继黄矮病后又一个重要小麦病害,引起小麦矮缩、丛枝、不育等症状。近些年禾秆还田面积扩大,为传播介体繁衍生息提供有利农田小环境;全球温度升高,增加了传播介体活动周期,各项因素促使介体数量急剧上升,造成病害随介体迁飞广泛传播,导致周期性大爆发。传毒介体的的数量决定发病程度的高低,介体传毒成为病害流行的重要中心环节。

异沙叶蝉(Psammotettix alienusL.)是一种重要的传播介体,危害北方丘陵旱源地区小麦、大麦、燕麦等禾本科植物。其刺吸式口针可取食小麦植株的茎、叶维管束组织,使受害部位产生枯黄斑点,从而导致组织大面积失绿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阻碍植物生长发育。介体叶蝉能够传播病毒病、植原体等多种病害,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是小麦矮缩病(WDV)和小麦蓝矮病(WBD),相关研究表明一旦传播介体大量繁殖,直接导致病害的大发生、大流行,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威胁小麦粮食安全。

小麦蓝矮病由异沙叶蝉专化性传播,然而,小麦蓝矮病与介体异沙叶蝉互作机制并不清楚,研究者普遍认为带毒的亲代异沙叶蝉通过生殖系统将WBDp传递给子代异沙叶蝉。因此,小麦蓝矮植原体(Wheat blue dwarf phytoplasma,WBDp)的侵染循回过程,以及小麦蓝矮植原体经异沙叶蝉卵传问题,成为探明植原体与介体互作机制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揭示出小麦蓝矮植原体(WBDp)在异沙叶蝉体内传播的途径,为后续研究病原与介体的互作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免疫标记建立植原体在介体和植株间循回传播的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涉及的植原体为小麦蓝矮病植原体,所述介体为异沙叶蝉。本发明的技术思路在于:在异沙叶蝉饲毒后不同时间,利用小麦蓝矮植原体表面免疫膜蛋白抗体免疫标记感染小麦蓝矮植原体的异沙叶蝉组织,观察不同时间段小麦蓝矮植原体在异沙叶蝉不同组织的分布,明确循回传播过程。

进一步地,在通过免疫标记建立植原体在介体和植株间循回传播的方法中,经饥饿处理的异沙叶蝉转移至带有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的小麦上饲毒,饲毒后解剖获取异沙叶蝉组织,所述组织为异沙叶蝉的消化道、生殖系统和唾液腺组织。

进一步地,在通过免疫标记建立植原体在介体和植株间循回传播的方法中,所述异沙叶蝉组织采用小麦蓝矮植原体表面免疫膜蛋白抗体与荧光素FITC的交联物标记。

WBDp不同时间在介体中的定位显示,通过免疫标记确定异沙叶蝉饲毒后不同时间小麦蓝矮植原体分布于异沙叶蝉的消化道和唾液腺组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2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