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冲击地压巷道的均质同性支护圈体补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30147.1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8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远;张建国;曹淑良;王满;刘宏军;郑庆学;张景玉;乔晓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市平远软岩支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20/02;E21B15/00;E21B7/02;E21D20/00 |
代理公司: | 宿州智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5 | 代理人: | 朱海琳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地压 巷道 同性 支护 圈体补强 方法 | ||
1.一种高冲击地压巷道的均质同性支护圈体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巷道内壁表面均匀喷覆混凝土形成第一层次混凝土封层,并在第一层次混凝土封层的基础上前后等距、周向等距向巷道内钻设锚孔;
S2、在第一层次混凝土封层上钻设的锚孔内安装固定第一层次注浆锚杆,且各个第一层次注浆锚杆在巷道内的安装深度均相同,随后在注浆锚杆的外端悬挂相互连结的钢丝绳并喷施第二层次混凝土;
S3、在第二层次混凝土封层的基础上,在周向相邻的第一层次注浆锚杆的中间位置上周向等距向巷道内钻设锚孔;
S4、在第二层次混凝土封层上钻设的锚孔内安装固定第二层次注浆锚杆,且各个第二层次注浆锚杆在巷道内的安装深度均相同,随后在注浆锚杆的外端悬挂相互连结的钢丝绳并喷施第三层次混凝土,组成强韧多喷层封层;
S5、在前后相邻的两排注浆锚杆的中间位置上,以第三层次混凝土为基础周向在巷道内钻设深度相同的锚孔,随后将钻杆更换为弯孔钻头,继续扩深锚孔使锚孔的底端拐弯具有弧度;
S6、在底端弯曲的锚孔内安装锚索,然后沿巷道两帮处的第三层次混凝土的垂直侧面上竖直安装W钢带,并使锚索的头端穿过W钢带上的通孔,再上紧锚索螺母使锚索托盘压紧W钢带;
该补强方法利用一种高冲击地压巷道的均质同性支护圈体补强设备实现;
一种高冲击地压巷道的均质同性支护圈体补强设备包括钻车机构和弯孔钻头,所述钻车机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驱动连接转动安装在车体顶面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和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顶端固定连接升降柱的内顶面,所述升降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侧面的下侧转动连接第二油缸的底端,所述第二油缸的顶端通过销轴一转动连接连接板二的后端,所述连接板二的中端通过销轴二转动连接固定安装在固定板前侧的连接板一,所述连接板二的前端面固定连接工作臂的后端面,所述工作臂的底面固定设有齿条,所述齿条啮合连接与蜗轮同轴安装的齿轮,所述蜗轮转动安装在滑动座的内侧,所述蜗轮下方的滑动座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移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移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顶面上,所述滑动座的上部开设有转动安装滚轮的槽体,所述滑动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钻机,所述弯孔钻头包括钻杆和钻头,所述钻杆和钻头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外螺纹件一和外螺纹件二,所述外螺纹件一和外螺纹件二螺纹连接弹簧的两端,所述外螺纹件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插接在外套管一端开设的滑槽的内侧,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球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冲击地压巷道的均质同性支护圈体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驱动底座转动,所述固定柱、升降柱均为方管型结构且升降柱的顶端盲死并固定连接第一油缸的活塞杆顶端,所述第一油缸固定安装在固定柱内侧的底座的顶面上,所述升降柱滑动安装在固定柱的内侧且设置在第一油缸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冲击地压巷道的均质同性支护圈体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为两个左右相邻的方形板体,所述连接板二为V型板结构,所述第二油缸收缩至最小行程时,所述工作臂与固定板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二油缸伸长至最大行程时,所述工作臂与固定板之间的夹角为18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冲击地压巷道的均质同性支护圈体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的数量为两个,左右对称安装在工作臂的底面上,所述齿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蜗轮的左右两侧,所述蜗轮的转轴两端转动连接滑动座的左右内壁,所述蜗轮啮合连接蜗杆,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滑动座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冲击地压巷道的均质同性支护圈体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多个,左右对称两两为一组、前后相邻转动安装在滑动座上部的后端,所述滚轮的底部滚动连接工作臂的顶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市平远软岩支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淮北市平远软岩支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014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MS的正端预放控制回路
- 下一篇:一种理疗仪用红外线光波管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