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改性RPET的织物层压体系统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62001.7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0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黄筱莉;唐丰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盛得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B08B9/087;B09B3/35;B09B3/40;B09B101/85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5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改性 rpet 织物 层压 体系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收改性RPET的织物层压体系统及制备方法,包括安装板、固定在安装板顶部右侧的箱体和固定在安装板底部右侧的回收箱,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溶解机构,所述加热溶解机构包括溶解筒,所述箱体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分别与溶解筒的两侧固定连接,本发明涉及织物层压体回收技术领域。该回收改性RPET的织物层压体系统及制备方法,粉碎过后的回收材料进入溶解筒内的有机溶液中,通过电磁线圈进行加热,相较于电热圈,加热速度快,同时第一电机带动搅拌叶片进行转动,对溶解筒内的溶液以及回收材料进行翻动,使得受热更加均匀,加快了加热溶解的速度,耗能较少,提升了回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层压体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回收改性RPET的织物层压体系统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层压织物又称粘合织物、叠层织物,把一层以上的织物(或非织造布)黏结在一起,或将织物与其他软片材料黏结在一起,形成兼有多种功能的复合材料,制造时把浸有合成树脂的增强材料如纸张、织物、玻璃布、特种纤维等层叠起来,加热、加压即可得各种层压制品,回收不同层压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已知方法通常使用机械粉碎或热解,用于回收能量或选择更高价值组分。
参考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155286.6的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回收方法,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过有机催化剂催化氧化使得热固性环氧树脂解聚成热塑性线性大分子并快速溶解于有机溶剂中,从而分离回收纤维材料和热塑性聚合物,具有降解条件温和、工艺操作简单、三废量少,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绿色回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方法。
参考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017528.3的一种废旧化纤织物再回收装置,该装置将废旧纯净的化纤熔化形成液态,液态纯净的化纤材料能够重新拉丝产生全新的化学纤维,达到化纤再回收的目的。综合分析上述专利,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1)、将回收材料进行加热溶解时,容器体为固定设置,内部溶液与回收材料为静止状态,加热时受热不够均匀,溶解速度较慢,花费的时间较长,耗能情况较为严重,回收效率低下;
2)、加热溶解时容器体内壁容易粘附融化的织物材料,难以进行清理,造成材料浪费的同时,会影响容器体的受热。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收改性RPET的织物层压体系统及制备方法,解决了加热溶解时容器体为固定设置,内部溶液与回收材料为静止状态,加热时受热不够均匀,溶解速度较慢,以及容器体内壁容易粘附融化的织物材料,难以进行清理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回收改性RPET的织物层压体系统,包括安装板、固定在安装板顶部右侧的箱体和固定在安装板底部右侧的回收箱,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溶解机构。
所述加热溶解机构包括溶解筒,所述箱体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分别与溶解筒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内壁环绕有电磁线圈,所述箱体的内壁涂覆有保温层,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顶端贯穿溶解筒并延伸至溶解筒的内部,所述搅拌杆延伸至溶解筒内部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杆延伸至溶解筒内部一端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固定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且刮板远离固定杆的一侧与溶解筒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箱体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刮板清理机构。
优选的,所述刮板清理机构包括竖框,所述竖框的底部与箱体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竖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端贯穿竖框并延伸至竖框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盛得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盛得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20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