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冻融区旱田肥水热综合调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8564.7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6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迟光宇;朱彬;燕国辉;陈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B7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戴嵩玮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冻融区 旱田 肥水 综合 调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冻融区旱田肥水热综合调控方法,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在秋季收获农作物后,将农作物秸秆留茬割下就地覆盖在整个田块地表;将田块地表划分为间隔分布的播种带和还田带;在次年春耕前20~30天,将播种带上覆盖的农作物秸秆剥离,播种前粉碎还田至还田带,在播种带施肥播种,秋季收获农作物后,将农作物秸秆留茬割下覆盖在整个田块地表;在第三年春耕前20~30天,将还田带上覆盖的农作物秸秆剥离,播种前粉碎还田至播种带,在还田带施肥播种,以后的种植年份将播种带和还田带年际交替种植农作物。本发明所述调控方法有利于实现田块土壤轮耕休耕,不仅改善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冻融区旱田肥水热综合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但近20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没有随化肥用量持续增长而相应增加。过量施肥和较低的肥料利用率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不合理施肥不仅导致作物产量下降,而且引起土壤肥力退化以及养分资源的浪费。同时,农田土壤中的氮磷养分元素易通过淋溶、径流等途径流失,进入地表和地下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氮磷流失量受土壤类型、肥料种类、耕作方式、灌溉模式及降雨量等诸多因素影响。东北地区土地大部分处于中-深度季节性冻土区,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而秋末至春初降水较少,降雪为冬季的降水形式,受季节性冻融作用的影响,存在反复冻结-解冻的土壤冻融循环过程,使土壤中的水分重新分布,同时改变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氮磷淋溶流失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冻融区旱田肥水热综合调控方法,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质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冻融区旱田肥水热综合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秋季收获农作物后,将农作物秸秆留茬割下就地覆盖在整个田块地表;将所述田块地表划分为播种带和还田带,所述播种带和还田带间隔分布;
在次年春耕前20~30天,将所述播种带上覆盖的农作物秸秆剥离,在播种前粉碎还田至所述还田带,在播种带施肥播种,秋季收获农作物后,将农作物秸秆留茬割下覆盖在整个田块地表;
在第三年春耕前20~30天,将所述还田带上覆盖的农作物秸秆剥离,在播种前粉碎还田至所述播种带,在所述还田带施肥播种,秋季收获农作物后,将农作物秸秆留茬覆盖在整个田块地表,以后的种植年份将播种带和还田带年际交替种植农作物。
优选的,所述播种带或还田带的宽度为40~50cm。
优选的,所述农作物秸秆留茬的高度为20~30cm。
优选的,将所述农作物秸秆从播种带或还田带剥离在春耕前22~28天进行。
优选的,在所述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时,再次割茬;所述再次割茬的高度≤8cm。
优选的,所述农作物秸秆粉碎的长度≤10cm。
优选的,在所述播种前进行翻耕;所述翻耕的深度为15~20cm。
优选的,在播种带施肥播种或在还田带施肥播种的施肥种类包括化学肥料;
所述化学肥料中N的施肥量为160~180kg/hm2,P2O5的施肥量为70~75kg/hm2,K2O的施肥量为80~90kg/hm2。
优选的,所述农作物包括玉米。
优选的,所述冻融区包括深季节冻土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85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