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学习防误触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7723.1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1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吴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8 | 代理人: | 章小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学习 防误触控 方法 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学习防误触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记录每一所述触控事件对应的按压区域信息,其中,所述按压区域信息包括按压面积和区域形状;设定包含所述均值的判定范围;在应用阶段,确定任一当前子区域内的当前触控事件的当前区域形状,并确定所述当前触控事件的当前按压面积是否处于所述当前子区域、且所述当前区域形状所对应的判定范围内,若否,则确定所述当前触控事件为屏蔽响应的误触事件。实现了一种人性化的自学习防误触方案,使得设备本身的误触机制可以根据软硬件环境和操作环境而作出适应性的设定,提升了误触事件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增强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学习防误触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大屏和窄边框成为各类显示设备的设计主流。在这种结构设计下,用户的误触概率也大大地增加。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设置误触屏蔽区域的方式进行误触检测或识别。但是,这种设定方案较为固定,无法根据用户的使用环境进行适应性的调整,防误触的效果不佳,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触控区域内的触控功能完整性和实用性,用户体验还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学习防误触控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学习阶段,获取由手型信息、应用信息以及握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构成的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将触控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区域。
分别在两个所述子区域内监测第一数量的触控事件,并记录每一所述触控事件对应的按压区域信息,其中,所述按压区域信息包括按压面积和区域形状。
通过预设的容错率统计并获取同一子区域、且同一类所述区域形状的所述按压面积的均值,并设定包含所述均值的判定范围。
在应用阶段,确定任一当前子区域内的当前触控事件的当前区域形状,并确定所述当前触控事件的当前按压面积是否处于所述当前子区域、且所述当前区域形状所对应的判定范围内,若否,则确定所述当前触控事件为屏蔽响应的误触事件。
可选地,所述在学习阶段,获取由手型信息、应用信息以及握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构成的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将触控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区域,包括:
预置与手掌大小和手指长度相关的手型信息,预置与应用类型和操作类型相关的应用信息,预置与横竖屏状态相关的握持信息。
分别预设与所述手型信息对应的第一操控特征、与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第二操控特征、以及与所述握持信息对应的第三操控特征。
可选地,所述在学习阶段,获取由手型信息、应用信息以及握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构成的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将触控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区域,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操控特征、所述第二操控特征以及所述第三操控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对应的操控类型分区、或操控功能分区。
根据所述操控类型分区、或所述操控功能分区将所述触控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所述子区域。
可选地,所述分别在两个所述子区域内监测第一数量的触控事件,并记录每一所述触控事件对应的按压区域信息,其中,所述按压区域信息包括按压面积和区域形状,包括:
当在任一所述子区域内监测到的所述触控事件达到所述第一数量时,记录第一数量的所述按压面积和所述区域形状。
当所有所述子区域均已完成第一数量的所述按压面积和所述区域形状的记录时,暂停监测所述触控事件。
可选地,所述通过预设的容错率统计并获取同一子区域、且同一类所述区域形状的所述按压面积的均值,并设定包含所述均值的判定范围,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77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