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陡峭山地轻质路堤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7136.4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1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泉;刁红国;崔允亮;魏纲;于威;齐昌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大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2D5/22;E01C11/22;E01F1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00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陡峭 山地 路堤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陡峭山地轻质路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在陡峭山地施工区确定抗滑桩和基础桩的位置;2)在冠梁顶部搭接绑扎侧板配筋,然后进行现浇侧板抱箍柱拉结支模体系施工;3)分层浇筑现浇侧板混凝土;4)施工内侧横向钢梁和外侧横向钢梁;5)在冠梁内侧面先铺设加筋网;6)将提前制作好的预制减载板分块吊起安装在钢梁上;7)在下部隔水层上方浇筑上部泡沫混凝土层至设计高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采用在横向钢梁上设置预制减载板对泡沫混凝土回填区进行分层减载回填,保证回填质量,且减载板提前预制,吊装方便,大大提高施工速度,技术效益优势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陡峭山地轻质路堤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公路建设逐步向山区发展。山区公路作为一个枢纽,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由于山区公路工程施工受山区复杂的地质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影响,山区公路建设不同于平原地区公路建设,其路线设计和施工难度很大。
我国地质复杂,位于陡峭山岭地区的公路,其路基多高填、深挖,易发生滑坡、坍方等,修建费和养护费较高。泡沫混凝土由于轻质多孔,还具有保温、隔热、耐火、抗冻性好等材料特性,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是很好的建筑节能材料。其混合浆在成型时可自流平、自密实;施工和易性好、利于泵送和整平,同其它建筑材料都会有良好的相容性,强度可根据需要调整。因此常用于山区陡峭路段的路基填筑,避免高填高挖带来的施工技术难题。
因此,目前亟需寻求一种结构合理稳固,有效减轻荷重且施工速度快的陡峭山地轻质路堤结构的施工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陡峭山地轻质路堤结构的施工方法。
这种陡峭山地轻质路堤结构,包括碎石砂袋、外侧横向钢梁、插筋、挂网、现浇侧板、冠梁、上部泡沫混凝土层、预制减载板、内侧横向钢梁、下部泡沫混凝土层、支撑柱、抗滑桩、基础桩和复合层,所述抗滑桩和基础桩设置在陡峭山地内,所述基础桩上方设有冠梁,所述冠梁上方设有现浇侧板,所述抗滑桩上方设有支撑柱,所述现浇侧板与支撑柱的等高处设有牛腿,所述牛腿和支撑柱顶部设有钢梁固定筋,所述外侧横向钢梁一端设置在牛腿上,另一端设置在支撑柱顶部,所述内侧横向钢梁一端设置在支撑柱顶部,另一端设置在陡峭山地山体内,所述冠梁内侧设置卵石层,所述卵石层与冠梁内侧接触面设有复合层,所述排水管设置在冠梁内并连通卵石层,所述插筋分别设置在现浇侧板内侧、外侧横向钢梁及内侧横向钢梁底部和陡峭山地上,所述插筋上设置挂网,所述预制减载板分别设置在外侧横向钢梁和内侧横向钢梁顶部,所述下部泡沫混凝土层设置在预制减载板和卵石层之间,所述下部隔水层设置在预制减载板上,所述碎石砂袋上部设有竖向排水管,碎石砂袋设置在现浇侧板和下部隔水层的交界处,所述现浇侧板与碎石砂袋的接触面设有排水孔,所述上部泡沫混凝土层设置在下部隔水层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现浇侧板通过现浇侧板抱箍柱拉结支模体系浇筑而成,所述现浇侧板顶部设有基座连接筋,且现浇侧板顶部通过基座连接筋设置防撞护栏。
作为优选:所述的现浇侧板抱箍柱拉结支模体系包括对拉螺栓、抱箍柱、模板、抱箍、连接栓、固定栓、底盘和地脚螺栓,所述对拉螺栓设置在两侧的抱箍柱顶部,所述抱箍柱底部设有底盘并通过地脚螺栓设置在冠梁上,所述抱箍通过固定栓设置在抱箍柱上,所述模板通过连接栓设置固定在抱箍内侧;模板内侧设置侧板配筋。
作为优选:所述的抱箍主要由固定箍、耳板和连接箍组成,固定箍之间通过固定栓连接,固定箍内侧设有连接箍,连接箍上设有连接栓孔,连接箍与模板通过连接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部泡沫混凝土层顶面设有一定的坡度,上部隔水层上方设置透水路面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复合层由加筋网和反滤土工布相互黏合而成,复合层通过铆钉固定于排水管周边、冠梁内侧的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大城市学院,未经浙大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71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