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9901.1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1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肖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E02D33/00;F16N7/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颜丽蓉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木工程 抗震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包括基底层、隔震装置和阻尼装置,隔震装置和阻尼装置设置在基底层上且位于上部建筑下方,隔震装置设置内支座、外支座、橡胶隔震器和复位弹簧,橡胶隔震器上套接复位弹簧且两端固定内支座,外支座设置在内支座两侧并且内支座和外支座接触面为球冠面,内支座和外支座可相对横向移动,发生震动时隔震装置将振动的能量集中并阻断能量向上部建筑传播,并且隔震装置内支座和外支座相对移动吸收竖向的拉力,使上部建筑在罕遇的强烈地震下也能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采用阻尼装置吸收地震能量抑制结构产生大的位移,并帮助隔震装置快速复位,使上部建筑的地震反应大大减小,起到较好地抗震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传统的建筑为地基与建筑物为一体状的牢固结合,这种建筑结构适用于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区,可以让建筑物坚实的矗立于地上,但是若建在地壳运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则会因为受到地壳活动的惯性而摆动,最终被晃塌或者腰折。
现有技术中,隔震效果较好的就是采用下底面面积较大的地基基础,以此提高地基的荷载力,但此结构抗震能力较差,地震时,地基基础的底面直接承受着地壳断裂或移位导致的地震波能量的冲击,底面积和侧面积越大,直接受冲击的力度及断裂、位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其抗震功效就差,在土方处理相同、使用同样地基建材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能力,只是采用较大下底面积的地基基础,较深的钢筋注地下桩,但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尤其在地震多发地带,地震能量不仅使地面建筑左右摇晃还产生向上掀起的拉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包括基底层、隔震装置和阻尼装置,所述基底层为与上部建筑结构底面积相同的现浇混凝土承压板,所述隔震装置和所述阻尼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且位于上部建筑下方;
所述隔震装置包括外支座、内支座、橡胶隔震器和复位弹簧,所述外支座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外层上支座和外层下支座,所述外层上支座和所述外层下支座相对的两面为圆心相对的球冠面,且相背的两面分别与上部建筑的底面和所述基底层相接,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所述橡胶隔震器外侧,所述内支座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内层上支座和内层下支座,所述内层上支座和所述内层下支座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橡胶隔震器上下两端,且相背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外层上支座和所述外层下支座的球冠面抵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上部建筑与下部的建筑或地基之间设置抗震装置,发生震动时隔震装置将振动的能量集中并阻断能量向上部建筑传播,同时采用阻尼装置吸收耗散地震能量,抑制结构产生大的位移,同时帮助隔震装置快速复位,使上部建筑的地震反应大大减小,振动减轻不至破坏建筑结构,起到抗震效果,并且隔震装置具有球冠面的内支座和外支座可相对移动吸收竖向的拉力,使上部建筑在罕遇的强烈地震下也能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隔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阻尼装置的润滑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阻尼装置的滑块和滑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基底层;2、隔震装置;3、阻尼装置;4、位移传感器;5、上部建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学院,未经阳光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99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