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磁场作用的送丝和送粉复合电弧增材TIG焊枪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9869.6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3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鸿;胡帅;吴统立;徐国龙;廖文健;姚尚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9/167 | 分类号: | B23K9/167;B23K9/133;B23K9/28;B23K9/32;B33Y10/00;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场 作用 复合 电弧 tig 焊枪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电弧增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磁场作用的送丝和送粉复合电弧增材TIG焊枪装置。包括TIG焊枪,磁场发生装置和送丝送粉装置;所述磁场发生装置和TIG焊枪一体设置,用于产生近平行于TIG焊枪电弧的纵向磁场;所述送丝送粉装置包括三个呈120°分布的送粉管,和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送粉管之间的送丝管,三路送粉管姿态相同,使三路送粉的汇聚点位于TIG焊枪钨极尖端下方的熔池部位,同时三路送粉气流相互抵消。本发明在传统TIG焊枪基础上加装了磁场发生装置和设计了送丝和送粉复合的夹具;实现了向高氮钢TIG增材熔池中有效送给氮化物合金粉末的目标,同时稳定了高氮钢TIG丝粉同送复合增材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弧增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磁场作用的送丝和送粉复合电弧 增材TIG焊枪装置。
背景技术
高氮钢在电弧增材过程中,材料中氮原子易在熔池中聚集形成氮气,当氮气 逸出速度大于熔池凝固速度时,氮气逸出熔池,造成基体金属氮损失;当氮气逸 出速度小于熔池凝固速度时,氮气留存在凝固金属内部形成氮气孔,氮的存在形 式不再是固溶于基体金属内部。不论是形成氮气溢出熔池造成基体金属氮损失还 是形成氮气孔改变氮在基体金属存在的形式,这些缺陷存在对高氮钢材料的组织、 性能都造成极大影响。为了避免高氮钢在增材过程出现氮损失及氮气孔问题,提 出在高氮钢增材过程向液态熔池加入氮化物合金粉末进行粉末冶金,实行送丝和 送粉复合增材,以期解决氮损失和氮气孔问题。在公开的专利CN112404668A中, 提出了一种用于高氮钢外送粉电弧增材装置及方法,即采用边增材边铺粉的方式, 通过送气送粉机构将氮化物粉末送入电弧后侧高温区域。利用增材过程中熔池后 方高温区使铺设粉末部分熔化,在增材下一层时上一层熔敷金属部分发生重熔, 使得上层熔敷金属表面铺设的含氮粉末熔化进入熔池。由于粉末铺展于增材件表 面,而非直接送入熔池,电弧燃烧区域有保护气流吹出,保护气流也会作用于粉 末,吹散粉末,导致溶入熔池的粉末量不足。同时送粉通过载气送入,送粉气流 对电弧形态和稳定性的干扰也应值得重视。送粉通过气流运载方式,送粉气流会 干扰电弧形态,导致电弧燃烧不稳定,影响增材过程稳定性。
电弧增材分为熔化极电弧增材和非熔化极电弧增材,高氮钢TIG电弧增材则 属于非熔化极电弧增材。高氮钢TIG电弧增材时,由于熔池中氮的溢出与钨极结 合形成氮化钨,造成钨极烧损,钨极尖端球化,TIG电弧挺度不足,容易出现电 弧偏吹现象;加之高氮钢液的黏度较高,不易流动,考虑到添加氮化物合金粉末 进入熔池,粉末也难以在液态熔池内充分混合均匀,从而导致局部成分相差较大、 成形质量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磁场作用的送丝和送粉复合电弧增材TIG焊 枪装置。该装置在传统TIG焊枪基础上加装了磁场发生装置和设计了送丝和送 粉复合的夹具;可以在实现送丝和送粉精准送给、复合增材的同时,利用磁场对 电弧的积极作用,改善TIG送丝和送粉复合电弧增材过程中电弧特性,增加电 弧挺度,同时磁场能对熔池进行作用,均匀熔池成分,细化结晶;送粉管分布于 以焊枪中心为圆心的圆形固定座三等分位置处的特性,也有利于抵消送粉气流对 电弧形态的干扰。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带磁场作用的送丝和送粉复合电弧 增材TIG焊枪装置,包括TIG焊枪,磁场发生装置和送丝送粉装置;
所述磁场发生装置和TIG焊枪一体设置,用于产生近平行于TIG焊枪电弧的 纵向磁场;
所述送丝送粉装置包括三个呈120°分布的送粉管,和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 送粉管之间的送丝管,三路送粉管姿态相同,使三路送粉的汇聚点位于TIG焊枪 钨极尖端下方的熔池部位,同时三路送粉气流相互抵消。
进一步的,所述送丝送粉装置中的送粉姿态和送丝姿态可调。
进一步的,所述磁场发生装置包括激磁线圈和铁磁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98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抑郁情绪脑电波信号识别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头盔镜片的微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