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8529.1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3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婧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婧雯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9/2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竞存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模拟 生长 环境 特种 经济作物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需培育的特种经济作物,根据气象站记录的该作物自然生长地点的历史气候数据,提取20年以上的气候因子参数导入到控制软件中,输入控制参数,对极端气候进行修订,建立过高因子组和过低因子组,将基础气候因子参数转化为修正气候因子参数,将修正气候因子参数通过各类气候模拟设备在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内进行重现,保持作物在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模拟的环境中培育,随时监视成活率,在成活率低于预期时及时调整人工设置的参数,在保证成活率的基础上持续实施培育计划直到作物成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经济作物的培育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特种经济作物指对人类有特殊利用价值,为人类栽培的植物,主要包括药用植物、香料植物、色素植物、饮料植物、淀粉植物、甜味剂植物、纤维植物、油脂植物、除虫植物等。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各种植物具备独特作用,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值,并且多可以用来出口创汇。
此类作物有耐寒性作物如人参、细辛、百合、贝母等,耐热性作物如罗汉果、刀豆等,还有雅连、雪莲等高海拔生长植物。因中国各地海拔区别大,维度跨越大,国内各种特种经济作物各具独特的生活环境。如用普通的培养栽培室种植,会导致作物的生育期缩短或增长,发育提早或延后,栽培室作物和原产野生作物的特质往往存在差异,在各行各业中也将野生作物和栽培室/大棚作物区别对待。
如人参,在行业中分为纯野生人参,野山参,移山参,园参。其中野生人参为真正意义上的纯野生作物;野山参是人工播种到野生环境,自行生长的,其药效最接近野生人参,但是种植存活率只有不到5%;移山参是培育成幼苗后再移栽至山林中,其存活率高很多,但是药效远不及野山参;完全处于人工环境的园参则药效更低。野生人参作为一级保护植物,已经濒临灭绝,不具备作为商品作物的属性。野山参作为替代经济作物,有国家标准进行支持,但其5%不到的存活率,导致高药效的人参产量很低,价格高昂。
很多别的特种经济作物也存在同样问题,纯野生环境种植作物要么产量不够,环境不允许,要么存活率极低,无法大量生产;如果转移种植环境,作物的特殊效果又会大大降低失去经济价值。目前市场上没有提高植物环境胁迫耐性使之在原生环境获得高产的方法。现有的提高作物的环境胁迫耐性的办法如CN104220594是通过改变酪氨酸磷酸酶基因(At1g71860)的表达量来实现的,因为可能导致作物本身经济价值出现未知改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周期进行验证,所以一般不接受对特种经济作物进行基因修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该方法利用建立智能程序控制气候条件的培育室,通过模拟温度、湿度、光照、风速、雨雪等气候来模拟培育作物的特定生存环境;并通过对自然气候因子参数的人工分析和调节,在不伤害作物的前提下利用渐进负荷的周期方式,最大化激发作物的环境胁迫耐性,使野生特种经济作物在安全可控的模拟原生环境进行培育。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需培育的特种经济作物,根据气象站记录的该作物自然生长地点的历史气候数据,提取20年以上的气候因子参数导入到控制软件中,输入控制参数,对极端气候进行修订,建立过高因子组和过低因子组,将基础气候因子参数转化为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所述基础气候因子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度、风速、降雨量、降雪量中的一种或多种,将修正气候因子参数通过各类气候模拟设备在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内进行重现,保持作物在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模拟的环境中培育,随时监视成活率,在成活率低于预期时及时调整人工设置的参数,在保证成活率的基础上持续实施培育计划直到作物成熟;
在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输入控制参数为选取有效气候因子,输入有效气候因子的适宜生长区间值、过高致死值、过低致死值;所述选取有效气候因子为在基础气候因子参数中选取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婧雯,未经陈婧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85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焦激光打标浮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腹膜透析管便携式紫外杀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