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爆破震动响应信号的去噪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2114.3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1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帅;齐庆杰;黄明明;王安琪;刘英杰;李世杰;周洋;许冲;罗丹苓;修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贵州省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北京市气象信息中心;贵州省工程防震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王萌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爆破 震动 响应 信号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爆破震动响应信号的去噪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爆破震动响应信号;对待处理爆破震动响应信号进行小波分解,以得到分解后的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和低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获取阈值量化处理策略,并所有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进行阈值量化处理,以得到量化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对所有量化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和低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进行小波逆变换,以得到去噪后的目标爆破震动响应信号。由此,本申请能够不再依赖傅里叶变换作为去除爆破震动响应信号的噪声的唯一手段,通过小波变换处理去除爆破震动响应信号的噪声,有效地将待处理爆破震动响应信号中的有效突变部分和噪声部分区分开来,实现了对非平稳信号的有效去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爆破震动响应信号的去噪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采掘设备智能化水平的快速提高,针对确保矿山巷道作业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针对爆破荷载作用下矿山巷道围岩的安全判别主要依赖于基于原始爆破震动响应信号的分析。然而,通过矿山现场监测得到的原始爆破震动信号往往混杂着一定的噪声,噪声的存在导致在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其时、频域特征时存在准确性低和可靠性差的问题。
相关技术中,为了削弱原始爆破震动响应信号中存在的噪声,通常采用傅里叶(Fourier)变换的方式,通过滤波器将原始爆破震动响应信号映射到频域范围内进行处理,以识别出原始爆破震动响应信号中的有用成分。
然而,由于Fourier变换在将原始爆破震动响应信号中噪声成分消除后,原始爆破震动响应信号中的位置信息也被隐藏起来,无法识别。同时,实际工程中大多数的爆破震动响应信号都是非平稳的,其原始爆破震动响应信号谱沿时间轴是无限扩展的,导致Fourier变换的基函数难以与信号进行良好的匹配,极易导致在采用Fourier变换对爆破震动这类非平稳信号进行去噪时,往往存在效率低、适应性差和可靠性差的问题。
由此,如何有效地提高爆破震动响应信号的分析精度和效率,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爆破震动响应信号的去噪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有效地提高爆破震动响应信号的分析精度和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爆破震动响应信号的去噪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爆破震动响应信号;对所述待处理爆破震动响应信号进行小波分解,以得到分解后的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和低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获取阈值量化处理策略,并根据所述阈值量化处理策略对所有所述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进行阈值量化处理,以得到每个所述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对应的量化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对所有所述量化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和所述低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进行小波逆变换,以得到去噪后的目标爆破震动响应信号。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爆破震动响应信号的去噪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阈值量化处理策略,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当前环境噪声等级以及所述目标区域的历史环境噪声等级;根据所述当前环境噪声等级以及所述历史环境噪声等级,获取所述阈值量化处理策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阈值量化处理策略对所有所述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进行阈值量化处理,以得到每个所述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对应的量化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包括:获取每个所述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的所述高频系数;根据所述阈值量化处理策略对每个所述高频系数进行阈值量化处理,以得到每个所述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对应的所述量化高频爆破震动响应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贵州省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北京市气象信息中心;贵州省工程防震研究院,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贵州省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北京市气象信息中心;贵州省工程防震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21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