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远程操控的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7777.2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6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梦佳;李伟东;江霜;杨华云;刘奇;曹勇;王磊;孙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02;C02F3/00;C02F9/14;G05D27/02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谭月萍;邓世江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远程 操控 水体 富营养化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远程操控的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远程控制中心(500)、用于检测人工湿地水体参数的营养化检测单元(600)、用于获取人工湿地入水一侧的水体收集区(1)与人工湿地出水一侧的水体生态景观区(3)图像数据的图像采集单元(700)、在水体收集区(1)的出口一侧与水体生态景观区(3)入口一侧之间设置的水体处理区(2)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水体收集区(1)、水体处理区(2)和水体生态景观区(3)运行的营养化控制单元(800),所述水体收集区(1)通过水体处理区(2)与所述水体生态景观区(3)连通,在水体处理区(2)设置有水体处装置(4),在水体处装置(4)的入口一侧通过入水管(6)与所水体收集区(1)连通,在水体处装置(4)的出口一侧通过第一排水管(7)与所述水体生态景观区(3)连通,所述水体生态景观区(3)通过排水提升管(90)与所述水体处装置(4)连通,在所述水体收集区(1)的监测点、水体处装置(4)的监测点和水体生态景观区(3)的监测点分别设置所述营养化检测单元,所述水体处装置(4)与所述营养化控制单元电气连接,所述营养化检测单元和图像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营养化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营养化控制单元与所述远程控制中心通信连接;在水体处理区(2)内设置有支撑台(5),在支撑台(5)上固定所述水体处装置(4),所述水体处装置(4)包括水处理池体(40)和污泥过滤池体(41),所述水处理池体(40)包括相互隔离的污水体处理池(401)、种养池(402)和排水池(403),所述营养化检测单元(600)包括第一溶解氧探测头(15)和第二溶解氧探测头(84),所述营养化控制单元(800)包括中央控制单元(801)、通信模块(802)、污水提升泵(14)、第一曝气器(16)、水下推进器(45)、第二曝气器(47)、第一排水控制阀(70)、第二排水控制阀(80)、回流泵(82)、回流控制阀(83)和排水提升泵(85);所述污水体处理池(401)的出水口与所述种养池(402)入水口连通,该种养池(402)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池(403)的入水口连通,该排水池(403)的侧壁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排水管(7)与所述水体生态景观区(3)连通,在第一排水管(7)的出口端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排水控制阀(70);
在所述水体收集区(1)内设置所述污水提升泵(14),在水体收集区(1)内且位于污水提升泵(14)的周围分别设置所述第一溶解氧探测头(15)和第一曝气器(16),所述入水管(6)的一端与污水提升泵(14)连通,所述入水管(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污水体处理池(401)口部向下竖直延伸至接近污水体处理池(401)的底部,在所述污水体处理池(401)的底部设置所述水下推进器(45);在所述污水体处理池(401)的底部和种养池(402)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排出口,所述污水体处理池(401)的前端底部通过第一排污管(401a)与所述污泥过滤池体(41)连通,所述种养池(402)的前端底部通过第二排污管(401b)与所述污泥过滤池体(41)连通,在所述种养池(402)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曝气器(47);
在所述水体生态景观区(3)内设置所述第二溶解氧探测头(84)和排水提升泵(85),所述排水提升泵(85)通过排水提升管(90)与所述污水体处理池(401)连通,所述污泥过滤池体(41)的出口端通过第二排水管(8)与所述水体生态景观区(3)连通,在第二排水管(8)的出口端上设置所述第二排水控制阀(80),在第二排水管(8)与所述污水体处理池(401)之间连接有回流管(81),该回流管(8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水管(8)的侧壁连通,从而使污泥过滤池体(41)的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排水管(8)和回流管(81)与所述污水体处理池(401)连通,在回流管(81)上且靠近第二排水管(8)一侧分别设置所述回流泵(82)和回流控制阀(83);所述第一溶解氧探测头(15)、第二溶解氧探测头(84)、污水提升泵(14)、第一曝气器(16)、水下推进器(45)、第二曝气器(47)、第一排水控制阀(70)、第二排水控制阀(80)、回流泵(82)、回流控制阀(83)、排水提升泵(85)、图像采集单元(700)和通信模块(802)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801)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单元(801)通过通信模块(802)与所述远程控制中心(500)无线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未经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77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