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垃圾分类回收箱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3554.2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3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朱书景;朱茜茜;何昀;付亦舜;李卓文;孙妍晗;谭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B65F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严超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垃圾 分类 回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垃圾分类回收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从上而下设有分离破碎机构、分选机构、多个分类垃圾桶,所述箱体的顶面设有垃圾投入口,所述分离破碎机构对应设置在垃圾投入口下方,所述分选机构设置在分离破碎箱下方、并可横向移动,多个所述分类垃圾桶沿分选机构的行程并排设置;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废液收集箱,所述分离破碎箱通过液管与废液收集箱连通;所述箱体内还设有控制模块,所述分离破碎机构、分选机构分别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本发明能自动对投入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便于后期回收垃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垃圾分类回收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产生的垃圾种类越来越多,由于环境保护的需求以及资源充分利用的需求,也逐步地需要分类垃圾。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垃圾分类工作成为社会未来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针对不同的适用场景,适用的垃圾箱类型也不同。现有的大多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实现水分脱离,导致长时间堆积在一起产生异味,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污染。并且人们在垃圾分类时往往环保意识差,投递垃圾时不会参照垃圾箱上的分类标志对垃圾进行分类分箱投放,导致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例如地铁站、商场,垃圾桶单日平均垃圾吞吐量较大,且单次投入垃圾桶的垃圾种类较少,对垃圾自动分类处理可提高后续垃圾回收处理的效率。因此,本发明针对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设计一款自动化垃圾分类装置,以实现垃圾分类放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垃圾分类回收箱,其能自动对投入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便于后期回收垃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垃圾分类回收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从上而下设有分离破碎机构、分选机构、多个分类垃圾桶,所述箱体的顶面设有垃圾投入口,所述分离破碎机构对应设置在垃圾投入口下方,所述分选机构设置在分离破碎箱下方、并可横向移动,多个所述分类垃圾桶沿分选机构的行程并排设置;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废液收集箱,所述分离破碎箱通过液管与废液收集箱连通;所述箱体内还设有控制模块,所述分离破碎机构、分选机构分别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垃圾投入口投入垃圾后,垃圾在分离破碎机构内进行破碎,垃圾内的液体经液管流到废液收集箱内;破碎后的固体垃圾掉落到分选机构上,分选机构识别垃圾的种类,并将其送至各个分类垃圾桶,等待后续被统一清理;在垃圾处理过程中,控制模块控制分离破碎机构和分选机构的动作,以即时对垃圾进行处理。该自动垃圾分类回收箱能自动对投入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实现从源头直接将垃圾进行分类,便于后期回收垃圾,减少重复作业从而提高效率,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的,所述分离破碎机构包括分离破碎箱、第一红外感应模块和电动推杆,分离破碎箱的底面朝向液管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红外感应模块与电动推杆分别设置在分离破碎箱的侧面,所述电动推杆上设有锯齿,当所述电动推杆推出时,所述锯齿朝向电动推杆的运动方向;所述分离破碎箱底部设有第一电动门;所述第一红外感应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电动推杆的信号输入端和第一电动门的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垃圾投入后掉入分离破碎箱,第一红外感应模块感应到垃圾并将感应信号发送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电动推杆将垃圾向分离破碎箱的一侧挤压,在挤压的过程中,电动推杆上的锯齿将部分垃圾割破,例如塑料饮料瓶,使其液体流出进行固液分离。在挤压的过程中还能将垃圾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以节省垃圾桶的空间。在分离破碎机构完成处理工序后,控制模块打开第一电动门,挤压后的垃圾掉落到下方的分选机构中。
优选的,所述分离破碎箱中设有锯齿收缩板,当所述电动推杆归位时,所述电动推杆的锯齿缩入锯齿收缩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未经湖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35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