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侧孔的介入导管及经侧孔的同轴微导管插管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1201.0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4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章海滨;朱晓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尹红红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侧孔 介入 导管 经侧孔 同轴 插管 | ||
1.一种带侧孔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侧孔的Cobral导管、带侧孔的肝动脉RH导管或带侧孔的H1导管;所述带侧孔的Cobral导管用于起源于肾动脉起始处的膈动脉超选择插管;所述带侧孔的肝动脉RH导管用于起源于腹腔干动脉起始段的膈动脉、胃左动脉、肝左动脉等超选择插管;所述带侧孔的H1导管用于起源于锁骨下动脉的胸廓内动脉,以及异位开口于该处的支气管动脉的超选择插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侧孔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侧孔的Cobral导管的外径为5F,头端形状同普通Cobra导管;在其头端第1弯弧以远0.5cm处设有一第一工作侧孔,第一工作侧孔恰可通过3F的微导管;所述第一工作侧孔的外周设有一圈铂金环,用于透视显影;距第一工作侧孔以远3cm内在不同的侧面设有多个第一造影侧孔,用于血管造影;所述带侧孔的Cobral导管上设有从头端延伸至最后一个第一造影侧孔以远3cm处的第一加强筋;
所述带侧孔的肝动脉RH导管的外径为5F,头端形状同普通RH导管;在其头端第2弯弧中点处有一第二工作侧孔,第二工作侧孔恰可通过3F的微导管;在第二工作侧孔的外周设有一圈铂金环,用于透视显影;距第二工作侧孔以远3cm内在不同的侧面设有多个第二造影侧孔,用于血管造影;所述带侧孔的Cobral导管上设有从头端延伸至最后一个第二造影侧孔以远3cm处的第二加强筋;
所述带侧孔的H1导管的外径为5F,头端形状同普通H1导管;在其头端第2弯弧以远3cm处有一第三工作侧孔,第三工作侧孔恰可通过3F的微导管;在第三工作侧孔的外周设有一圈铂金环,用于透视显影;距第三工作侧孔以远3cm内在不同的侧面设有多个第三造影侧孔,用于血管造影;所述带侧孔的H1导管上设有从头端延伸至最后一个第三造影侧孔以远3cm处的第三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侧孔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侧孔、第二工作侧孔和第三工作侧孔的孔径均为0.97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侧孔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造影侧孔、第二造影侧孔和第三造影侧孔的个数均为6个,直径均为0.3mm。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介入导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带侧孔的导管到达二级分支且稳定后,即越过靶血管开口,经造影侧孔行血管造影,调整导管位置,使工作侧孔接近靶血管开口,然后经工作侧孔引出微导管,实现超选择插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导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导管到达二级分支适当深度,覆盖起始段,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2)经导管造影,由于造影侧孔的存在,可使开口于二级分支起始段的三级分支显影;
(3)调整导管位置,使工作侧孔对准靶血管开口;
(4)经导管尾部端孔引入微导管及配套的微导丝,先使微导丝经导管的工作侧孔穿出,并在透视下使微导丝进入靶血管,然后在微导丝的引导下跟进微导管,完成超选择插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2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聚焦的半导体激光光源系统
- 下一篇:一种聚酰亚胺离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