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鉴别花脸香蘑N006#菌株的SSR分子标记及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546871.3 申请日: 2021-05-19
公开(公告)号: CN113151567B 公开(公告)日: 2022-11-29
发明(设计)人: 岳万松;刘绍雄;李雪松;孙达锋;罗孝坤;李建英;尚陆娥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Q1/04;C12N15/11;C12R1/645
代理公司: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代理人: 姜开侠;邓菁菁
地址: 650032***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鉴别 花脸 n006 菌株 ssr 分子 标记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花脸香蘑N006#菌株的SSR分子标记及方法,该SSR分子标记为以下4对SSR分子标记组合:LXSSSR001、LXSSSR004、LXSSSR015及LXSSSR041,引物LXSSSR001和LXSSSR004对应的核苷酸序列分别由SEQ ID NO:1、SEQ ID NO:2所示。采用上述SSR分子标记鉴定花脸香蘑N006#菌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花脸香蘑N006#菌株及其他品系花脸香蘑菌株的DNA;2)以提取的DNA为模板,根据上述SSR分子标记引物进行PCR扩增;3)将扩增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对比荧光检测峰值图,再根据以上数据,构建UPGMA树,进行聚类分析。本发明通过SSR分子标记鉴别花脸香蘑的方法与常规形态学检测、出菇实验、拮抗实验相比,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可用于菌株N006#的快速鉴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鉴别花脸香蘑N006#菌株的SSR分子标记及方法。

背景技术

花脸香蘑Lepistasordida (Schumach.) Singer又名紫晶蘑、丁香蘑、紫花脸蘑等,属口蘑科( Tricolomataceae)、香蘑属(Lepista)。气味浓香,色泽宜人,味道鲜美,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珍稀菌,其蛋白质含量丰富,各种氨基酸比较齐全,特别是钙、铁、锌、钾、磷和维生素C含量丰富,可贵的是,其微量元素硒的含量是鸡枞、青头菌、奶浆菌、大红菌等野生菌的10~20倍。鲜菇的市场价格在60~120元/kg左右,栽培推广前景极为广阔。

国内最早有关花脸香蘑的文字记载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关花脸香蘑栽培的报道,近年来,花脸香蘑的人工栽培技术已初步成熟,在我国四川、湖南、云南、贵州、黑龙江等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示范种植面积,经济效益良好。但我国在花脸香蘑新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依旧不够很完善,缺少商业化栽培的菌株,其栽培菌株多由国内各产区野生菌株驯化后逐步选育获得,野生菌株间存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个体差异大,我们长期的菌株选育实践证明,通过野生子实体驯化的菌株不一定是活力强,遗传特性稳定,出菇快且产量高的理想菌株。

因此,在获得经过试验验证的优良菌株后需要对其品种进行精准的鉴定,以方便区分不同的菌株品系,从而避免已选育出的花脸香蘑优良菌株在生产经营和市场流通过程中与其它同品种混杂一起,导致出现同名异种或同种异名的现象。SSR 分子标记具有在基因对内分布广泛、位点特异、重复性高等优点,可对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品系之间的变异进行高精度识别。

目前尚未见基于全基因的SSR分子标记应用于花脸香蘑种质资源多样性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鉴别花脸香蘑N006#菌株的SSR分子标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所述SSR分子标记鉴定花脸香蘑N006#菌株的方法。

本发明中花脸香蘑N006#菌株已于2016年6月1日保藏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507。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于鉴别花脸香蘑N006#菌株的SSR分子标记,其包括以下4对SSR分子标记组合:LXSSSR001、LXSSSR004、LXSSSR015及LXSSSR041,其中,LXSSSR001和LXSSSR004对应的核苷酸序列分别由SEQ ID NO:1、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采用所述SSR分子标记鉴定花脸香蘑N006#菌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花脸香蘑N006#菌株及其他品系花脸香蘑菌株的DNA;

2)以提取的DNA为模板,根据所述SSR分子标记引物进行PCR扩增;

3)将步骤2得到的扩增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对比荧光检测峰值图,再根据以上数据,构建UPGMA树,进行聚类分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未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68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