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蚀刻液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3901.0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5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治文;袁明军;胡秋雨;段林侃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华科学技术研究院(广东)有限公司;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28 | 分类号: | C23F1/28;C23F1/3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黎金娣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蚀刻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蚀刻液及其应用,该蚀刻液包括水、氯化物、无机酸、有机酸和氧化剂;氯化物选自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铜、氯化铵和氯化氢中的至少一种;无机酸选自硝酸、硫酸、磷酸和高氯酸中的至少一种;有机酸选自亚氨基二乙酸、甲酸、乙酸、丁酸、柠檬酸、异柠檬酸、草酸和丙二酸中的至少一种;氧化剂选自双氧水、过硫酸钠、过硫酸铵、过硫酸钾、硝酸铈铵、硝酸铈钠、硝酸铈钾、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钾中的至少一种;氯化物:无机酸:氧化剂的摩尔比为(55~70):(30~50):1。该蚀刻液能快速蚀刻镍、铬或镍铬合金,对铜的蚀刻作用小,满足目前柔性印制电路板和集成电路中制作精细线路的制程要求,且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蚀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蚀刻液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可穿戴便携式电子产品快速发展,对其所使用的线路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路板需具备轻便、体积小、可弯折的特点。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以及可弯折等优点,使其快速成为线路板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
目前,柔性电路板较多地使用聚酰亚胺(Polyimide)基材。在制作电路板的工艺中,为了增强金属线路与聚酰亚胺基膜之间的附着力,同时作为铜线路的种子层,通常会在聚酰亚胺基膜与铜箔之间形成一层中间层如镍层、铬层或镍铬合金层。与此同时,由于镍铬合金在线路和底材中的扩散极少,保证了稳定性,因此集成电路(IC)封装领域也常用到镍铬合金层作为线路的阻挡层。然而,在如今采用的线路蚀刻技术中,通常使用铜蚀刻液同时对铜和镍铬合金层进行蚀刻,由于铜蚀刻液对镍、铬金属的蚀刻速率较慢,并且在铜线路的底部两侧,蚀刻液的置换效率较低,因此铜线路底部两侧的种子层难以蚀刻干净,造成线路底部扩大。当制作高密度线路时,线路边缘残留的镍、铬金属种子层增加了铜线路短路的风险,影响柔性电路板的良率。若通过增加蚀刻时间来去除线路底部露出的种子层,则会造成铜线路严重的侧蚀。
现有的镍铬金属蚀刻液主要有氯化铜体系和氯化铁体系的蚀刻液,其中氯化铜体系的镍铬合金蚀刻液蚀刻系数小,效率低;氯化铁体系的镍铬合金蚀刻液蚀刻系数大,但是对铜的侧蚀比较严重。
另外,目前现有的蚀刻液体系均存在蚀刻速率可调性不强、蚀刻形貌质量不可控、蚀刻可重复性较差等问题;且现有配方的蚀刻液对某些厚度较大,或者某些镍铬合金(含有特定质量百分比范围的镍或铬)蚀刻不良,镍铬合金的残余过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镍、铬(或镍铬合金)蚀刻效果好,而对铜的蚀刻作用很小,蚀刻时间短、蚀刻形貌可控、重复性强的蚀刻液。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蚀刻液,包括:水、氯化物、无机酸、有机酸和氧化剂;
所述氯化物选自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铜、氯化铵和氯化氢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无机酸选自硝酸、硫酸、磷酸和高氯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有机酸选自亚氨基二乙酸、甲酸、乙酸、丁酸、柠檬酸、异柠檬酸、草酸和丙二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氧化剂选自双氧水、过硫酸钠、过硫酸铵、过硫酸钾、硝酸铈铵、硝酸铈钠、硝酸铈钾、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氯化物:无机酸:氧化剂的摩尔比为(55~70):(30~50):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酸: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0~35):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蚀刻液还包括表面活性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升蚀刻液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华科学技术研究院(广东)有限公司;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光华科学技术研究院(广东)有限公司;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3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