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阴道微生物在慢性盆腔痛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8431.2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姝;钞晓培;刘阳;郎景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43 | 代理人: | 鲍晓芳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道 微生物 慢性 盆腔 综合征 鉴别 诊断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针对阴道微生物在慢性盆腔痛综合征(CPPS)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检测慢性盆腔痛综合征生物标志物含量的试剂在制备慢性盆腔痛综合征鉴别产品中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一组子宫内膜异位症(EM)/子宫腺肌症(AM)相关CPP的生物标志物,Clostridium disporicum,Lactobacillus reuteri和/或CA125可用于EM/AM相关CPP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检测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用于EM/AM相关CPP患者的鉴别、指导临床治疗,使该类患者能从治疗中获得更佳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阴道微生物在慢性盆腔痛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慢性盆腔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是女性常见的疼痛问题之一,与多种妇科疾病有关,其定义为持续至少6个月的小腹或盆腔间歇性或连续性疼痛。以CPP为主诉的患者占所有妇科门诊就诊人数的2-10%,其中约20%接受了腹腔镜探查手术,10-15%的妇女接受了子宫切除术。但是,人们对CPP的认识仍然匮乏,并且CPP的诊断较为困难。
CPPS是一种多因素综合征,其病因多样,并含有包括感染,炎症、其它一些关键因素在内的潜在致病原因。根据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RCOG)的研究,导致疼痛的病因可分为妇科和非妇科因素。前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腺肌病(EM/AM),盆腔充血综合征,平滑肌瘤,恶性疾病,盆腔炎,粘连等。目前关于AM及EM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在诊断不明时则不能为该类患者提供有效的非手术治疗。若可将EM/AM相关CPP从其它病因所致CPP患者中鉴别出来,则可使EM/AM相关CPP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充分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目前对EM及AM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及核磁共振(MRI)。在AM的诊断中,B超诊断的敏感性为75%-88%、特异性为67%-93%,而MRI的准确率为85%-95%,特异性为67%-99%。MRI由于成本高,临床应用受限。此外,值得注意的是,B超和MRI在诊断AM、EM时多处于疾病的晚期,不能实现早诊早治。
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微生物在疾病中作用的理解,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微生物作为疾病诊断的潜在生物标记物的价值。目前,尚无经过验证的生物标记物可将EM/AM相关的CPP与其他疾病引起的CPPS区分开。模棱两可的诊断不能使该类患者获得更具针对性及有效性的非手术治疗。因此,应探索更加精准、无创的生物标志物,实现临床对EM/AM相关CPP的鉴别诊断,为临床医生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EM/AM所致CPP的早期诊断和/或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并阐述了其临床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敏感度高、操作简单、无创快速的微生物检测试剂盒,用于EM/AM相关CPP患者的鉴别、指导临床治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检测慢性盆腔痛综合征生物标志物含量的试剂在制备慢性盆腔痛综合征诊断产品中的用途,所述生物标记物选自以下微生物标志物中一种或多种组合:Alloscardovia_omnicolens、Clostridium_disporicum、Lactobacillus_jensenii、Lactobacillus_reuteri、Lactobacillus_iners、Veillonella_montpellierensis、Clostridium_butyricum。
优选地,所述诊断包括鉴别诊断和/或早期诊断。
优选地,所述慢性盆腔痛综合征包括EM/AM相关CPP和其他疾病引起的CPP。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鉴别诊断微生物标志物为Clostridium_disporicum和Lactobacillus_reuter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84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