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压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7738.0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3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军;张正勇;李磊;朱保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冉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1/00 | 分类号: | G01L11/00;G01L13/00;G01L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润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刘召林 |
地址: | 200431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压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压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两个不同空间的气压,气压检测方法是通过气压检测装置实现,气压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气压传感器和气压切换机构,气压传感器设置于气压切换机构内,气压切换机构设置于外壳内,气压检测方法包括气路连通、气压切换、压力检测等步骤。本气压检测方法包括气路连通、气压切换、压力检测等步骤,检测过程简单有效;设置了气压切换机构用于切换进入气压检测装置内的气体,气压传感器只是单纯的检测气压值,不用于压力的切换,此气压切换机构只需要配合使用普通的高灵敏度气压传感器即可实现压力检测功能,且在计算压力差时可以进行实时的零校准,做到更精准的计算压差值;不需要使用专门的压差传感器,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检测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压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压力气压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医疗设备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现有的压差检测一般要用到压差气压传感器,而微压差气压传感器也是其中的一种。微压差气压传感器多数是采用进口硅压阻压力气压传感器芯片,配套新型带微处理器的数字补偿放大电路。常用于船舶舱室压力检测、锅炉炉膛负压检测、空调净化系统、风机流速流量测量、工业除尘设备、净化车间、纺织机械,设备检漏及其它工业场所小微压力的测量。
现有的压差检测一般需要使用到类似于上述结构的压差气压传感器,然而,由于压差气压传感器一般是通过自带的芯片实现对压力的转换等处理工作,这就使得目前市面上的压差气压传感器价格高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压检测方法,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压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两个不同空间的气压,气压检测方法通过气压检测装置实现,气压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气压传感器和气压切换机构,气压传感器设置于气压切换机构内,气压切换机构设置于外壳内,气压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气路连通:将气压检测装置安装于两所述空间的其中一空间内,通过连接管将气压检测装置与另一空间相连通;
S2、气压切换:通过气压切换机构对进入气压检测装置的两空间的两种气压进行切换;
S3、压力检测:通过气压传感器对气压进行检测;
由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气压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气路连通、气压切换、压力检测几个步骤实现,整个检测过程简单有效。本发明的检测方法设置了专门的气压切换机构用于切换进入气压检测装置内的气体,气压传感器只是单纯的检测气压值,不用于压力的切换,此气压切换机构只需要配合使用普通的高灵敏度气压传感器即可实现压力检测功能,且在计算压力差时可以进行实时的零校准,做到更精准的计算压差值,而不需要使用专门的压差传感器,也大幅的减少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包括安装板,气压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驱动部和活动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气压传感器安装于安装板上,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腔体,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二腔体,第二壳体安装于第一腔体内,驱动部和活动部安装于第二腔体内,活动部与第二壳体紧密贴合,气压传感器位于活动部、安装板与第二壳体形成的空间内,第一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一开孔,第二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高度不同且分别位于第二壳体的两侧,第二开孔与第一开孔处于相同的一侧,驱动部与活动部相配合,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活动部能够将第二开孔遮挡或者将第三开孔遮挡。
由此,本发明的气压切换机构的工作原理为:气压切换机构用于切换流入活塞块与第二壳体形成的空间内的气体,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压力及配合计算压差,进而实现压差值的实时监控,为后续的控制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更为重要地是,本发明的气压切换过程自动进行,结构简单紧凑且零校准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冉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冉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77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