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制备方法及处理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8437.1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7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会娟;陈宇;张弓;吉庆华;兰华春;曲久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467;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艾娟;张奎燕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装置 制备 方法 处理 废水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制备方法及处理废水的方法。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阳极,所述阳极为纳米尖端电极;阴极;和电源;其中,所述阳极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纳米尖端部分,所述尖端部分的曲率半径为小于200nm。采用该废水处理装置对废水进行处理时,可以有效的在电极表面构建一个氯离子富集、pH更低、温度更高的尖端微场,进而提升氯间接氧化的效率,强化污染物的去除,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并且电极加工简单,操作难度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但不限于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制备方法及处理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无机氮(例如:氨、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废水排入天然水体,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安全形成了潜在威胁。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2017年我国废水污染物中氨氮排放量为139.51万吨,总氮排放量216.46万吨,是主要污染物之一。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自然界“氮”负荷,已经开发了各种用于去除氨氮的技术。
其中,低浓度的氨氮废水(AN<500mg/L)可以被传统的生物法通过硝化反硝化的方式去除,高浓度的氨氮废水(AN>5000mg/L)可以通过汽提的方式去除。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高浓度的氨氮废水(500mg/L<AN<5000mg/L)是氨氮废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该浓度条件的废水包含冶金、化肥、皮革、养殖等工业的企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厌氧消化液等。中高浓度的氨氮废水,由于C/N太低,无法通过生物法处理;采用汽提的方式则能耗过大;反渗透等膜处理方式则需二次处理;折点加氯法和磷酸铵镁沉淀法则需要投加大量药剂。
鉴于以上原因,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electrochemical advanced oxidationprocess,EAOP)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技术被提出来用于中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其突出优势包括无二次污染问题、无需外加药剂、易于设备化和实现自动化控制等。在电化学高级氧化氧化工艺中,活性氯介导的间接氧化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因为活性氯的氧化还原电位适中,能将水中的氨氮大部分氧化为氮气而不是硝酸根或亚硝酸根。如果废水流中存在足够的氯离子(>300mg/L),则该方法比直接氧化更快,更有效且更具成本效益。除氨氮外,活性氯介导的电化学高级氧化也能去除废水中有机物和消毒,同时增加废水的可生化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COD)。
因为活性氯能够有效的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产氯与水处理相结合。但是因为污染水体和氯碱工业的原液差别巨大,导致了直接将用于产氯的金属阳极(又称形稳性阳极,dimensional stable anode,DSA)用于水处理又存在一些不利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氯碱工业中所用的饱和食盐水氯离子浓度为5mol/L以上,电解时析氯的电流密度能够达到98%以上,属于表面控制过程,而废水中氯离子浓度一般在0.05mol/L以下,通电时表面氯离子会快速的降低,属于扩散控制过程;
(2)氯碱工业中pH一般为2,而实际废水pH范围为7-9,该条件下反应会有利于向析氯的竞争副反应——析氧反应进行;
(3)氯碱工业的反应温度一般为70-90℃,而实际废水一般为15-35℃。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针对上述现有的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可以利用尖端富集效应构建微电极,即利用高曲率的电极尖端能够进一步产生较大的局部电场,进而使电极反应过程中低浓度的Cl-富集在电极尖端。尖端曲率越大,富集效应越明显,例如,半径为3nm的尖端的K+浓度比半径为24nm尖端高20倍。因此,相比较于传统的平板式电极,构建高曲率析氯电极将有助于进一步富集氯离子,提高析氯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84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