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饰板自动成型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5066.1 | 申请日: | 2021-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1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程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博兴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18 | 分类号: | B29C43/18;B29C43/32;B29C43/34;B01D46/12;B01D4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1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内饰板 自动 成型 生产 设备 生产工艺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板自动成型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涉及汽车内饰板加工设备的领域,其包括自动压合机、机械手和位于所述机械手一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有原料箱,所述原料箱的底壁设置有喷涂机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多个导向风扇,多个所述导向风扇环绕布置于所述原料箱的周侧,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导向风扇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导向风扇转动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支撑架设置有位于所述原料箱正下方的抽气罩,所述抽气罩靠近所述原料箱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过滤气体并收集聚氨酯的过滤机构,所述抽气罩与所述导向风扇之间设置有用于循环气体的循环机构。本申请具有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且可以回收聚氨酯,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内饰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板自动成型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板,主要为塑料制品,通常包括车门面板、车门嵌入板、车门立柱以及遮阳板等。内饰板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基板和表皮复合而成,与使用者能直接接触的一层为质感较好的表皮,且基板位于表皮内部,基板通常包括纸芯和套设于纸芯外部的多纤,内层的纸芯使内饰板具有优良的隔音效果。
现有的汽车内饰板生产工艺通常包括:先于纸芯的两侧均通过多纤封装,再于多纤的外侧喷涂聚氨酯发泡料,再通过自动压合机的热压和裁切形成基板,最后于基座的外侧喷涂胶水并粘接表皮。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对多纤的外侧喷涂聚氨酯时,聚氨酯容易漂浮于空气中并朝向不同方向扩散,进而附着于设备或被生产人员吸入,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易造成环境污染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板自动成型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内饰板自动成型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内饰板自动成型生产设备,包括自动压合机、机械手和位于所述机械手一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有原料箱,所述原料箱的底壁设置有喷涂机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多个导向风扇,多个所述导向风扇环绕布置于所述原料箱的周侧,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导向风扇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导向风扇转动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支撑架设置有位于所述原料箱正下方的抽气罩,所述抽气罩靠近所述原料箱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过滤气体并收集聚氨酯的过滤机构,所述抽气罩与所述导向风扇之间设置有用于循环气体的循环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多纤的外侧进行喷涂聚氨酯时,喷涂机构向多纤的外侧喷涂聚氨酯,再通过调节机构驱使导向风扇转动,直至导向风扇位于最佳的角度,导向风扇将偏离正常喷涂轨迹的聚氨酯吹向多纤的外侧,且将聚氨酯吹向抽气罩能够抽取的区域,使得聚氨酯均匀地喷涂于多纤的外侧,有利于提升喷涂效果,并减少聚氨酯的浪费,且可以尽量避免聚氨酯向四处扩散,同时循环机构和抽气罩将穿过多纤和纸芯的聚氨酯进行抽取,并通过过滤机构对气中固化的聚氨酯体进行过滤且收集附着于滤网的聚氨酯,进一步减少四处扩散的聚氨酯,以此实现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有利于保护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也可以回收利用聚氨酯,降低生产成本。循环机构可以充分利用悬浮于气体中的聚氨酯,使得聚氨酯再次用于喷涂多纤的外侧,同时减少废气的排放,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
可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抽气罩的安装框和多个滑移于所述安装框的滤网,所述安装框于所述滤网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挂除所述滤网两侧附着的聚氨酯的刮板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层滤网对气体中固化的聚氨酯进行过滤,减少进入循环机构的固化的聚氨酯,再通过刮板组件将附着于滤网两侧的聚氨酯挂除,避免固化的聚氨酯堵塞滤网。
可选的,所述刮板组件包括推板和与所述推板螺旋配合的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所述安装框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推板滑移方向的限位件,所述安装框于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开设有通孔,在喷涂过程中所述推板靠近所述通孔,所述安装框于所述通孔处可拆式连接有用于限制所述滤网滑移的扣板,所述安装框滑移设置有位于所述通孔下方的收集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博兴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博兴同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50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量化灌装设备及药品灌装生产线
- 下一篇:永磁辅助无刷交变同步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