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套圈内表面快速视觉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2899.2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4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仝子悦;黄文静;杜文芳;许越;王鑫悦;余汉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B07C5/34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马进 |
地址: | 2211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圈内 表面 快速 视觉 检测 装置 | ||
一种轴承套圈内表面快速视觉检测装置,包括工业相机、支撑平台、锥镜面体,支撑平台中部具有通孔,锥镜面体放置于通孔中,工业相机位于支撑平台上方,待测轴承套圈放置于支撑平台上,待测轴承套圈、通孔和锥镜面体同轴。本发明使用一个顶角为90度的锥镜面体将套圈内侧面的图像转换转换到上表面的同一个平面,再通过工业相机采集图像即可获取包括上表面、内侧面在内的表面图像,提高了图像采集效率,降低了系统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套圈内表面快速视觉检测装置,适用于基于机器视觉方式的轴圈套圈内表面及上表面的缺陷检测。
背景技术
轴承套圈是轴承的重要组成部件,生产工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会在套圈表面产生缺陷,常见的缺陷有磨伤、咬伤、锈蚀、过倒角等,不仅影响设备精度,也极大降低机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生产中宜对轴承套圈进行表面缺陷检测,并及早将缺陷轴承组件检测剔除,避免其进入后续组装工位。
目前轴承套圈内表面缺陷检测一般使用以下方式:
1)人工目检。该方式需要检测工人手持轴承套圈,借助散射光源对其表面进行检测,劳动强度大,检测效果受工人主观因素影响大,缺乏准确性和规范化,易出现误检和漏检,效率低,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工人长期在刺激性气味、强光照恶劣环境中工作对身体也极为不利。
2)漏磁检测法。使用专用仪器磁化零件后,利用磁粉指示漏磁场的分布,从而检测缺陷。该方式通常要和其他手段(如人工目检、图像处理)结合才能判断出损伤的性质;对检测工件表面有一定要求,检测前后都需要进行清洗,对效率要求较高的产线批量检测适用性不强
3)X射线法。利用X射线检测仪,根据材料X射线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不同,检测缺陷情况。该方法中X射线对人体存在辐射等安全问题;存在伪缺陷,判别困难;对被测物厚度有限制;X射线检测设备、耗材和时间、培训成本较高。
4)机器视觉法。使用工业相机对零件的表面成像,利用计算机算法实现缺陷检测。由于光线的直线传播特点,相机需要正对待检测表面。针对轴承套圈内表面的机器视觉检测,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将工业相机斜向对着套圈的内表面,利用转盘带动套圈旋转360度,获取多幅图像进行检测;或使用三个相机均布在套圈外侧,每个相机均斜向对着套圈的内表面,同样是获取了多幅图像进行检测。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套圈内表面的缺陷检测,然而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利用转盘转动的方式将增加检测的时间,影响检测效率;使用三个相机均布的方式虽提高了效率,但使用了多个相机,增加了工业相机的硬件成本,同时对计算机系统的图像采集和传输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轴承套圈内表面快速视觉检测装置,以解决套圈内侧面缺陷检测中使用转盘方式影响效率问题,同时解决使用多个相机增加成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轴承套圈内表面快速视觉检测装置,包括工业相机、支撑平台、锥镜面体,支撑平台中部具有通孔,锥镜面体放置于通孔中,光源位于支撑平台上方,工业相机位于支撑平台上方,待测轴承套圈放置于支撑平台上,待测轴承套圈、通孔和锥镜面体同轴。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锥镜面体位于升降机构上端,当待测轴承套圈放置在支撑平台或从支撑平台取下时,所述锥镜面体下降从所述通孔中退出,当进行检测时,所述锥镜面体上升插入所述通孔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光源。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是半球形光源,半球形光源罩在支撑平台上方,工业相机位于半球形光源内。
进一步的,所述半球形光源与所述通孔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工业相机包括CCD和镜头。
进一步的,升降机构包括气缸套杯和气缸,气缸套杯位于气缸上端,气缸套杯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下侧,所述锥镜面体位于气缸套杯内,气缸伸缩杆穿过气缸套杯下端,锥镜面体固定在气缸伸缩杆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28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