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抗扰功能的微小卫星CAN总线测试装置及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1983.2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4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军;李东旭;涂开武;袁福;王杰;吴国福;范才智;刘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谭武艺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抗扰 功能 微小 卫星 can 总线 测试 装置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抗扰功能的微小卫星CAN总线测试装置及应用方法,本发明装置包括内外CAN测试接口和地面CAN测试网络,所述内外CAN测试接口包括T型电缆和CAN隔离转发器,所述T型电缆将CAN隔离转发器连接在星上CAN总线网络的星载计算机、星表CAN设备的双CAN接口之间,所述地面CAN测试网络包括三段式地测电缆、外部直流电源和多个地面测试设备,所述多个地面测试设备通过三段式地测电缆与CAN隔离转发器相连。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微小卫星CAN总线测试的便利性和稳定性,确保微小卫星内部总线与在轨状态的一致性,减少地面测试网络对星上CAN总线工作状态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综合电子与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抗扰功能的微小卫星CAN总线测试装置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由德国博世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串行通信现场总线,最初主要用于实现汽车中众多的控制和测量仪器之间的数据通信,随着CAN的应用普及,其实时性好、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也为航天领域所认可,被广泛地应用到航天领域中。国内外均已将其引入综合电子系统,大量微小卫星已经将CAN总线作为星上骨干网络来完成星上设备间的信息交互。现代微小卫星新技术含量高,功能密度大,研制周期短,成为航天领域最具活力的研究方向,并成为军用、民用卫星的重要成员。在微小卫星发展初期阶段,卫星平台与载荷功能相对简单,星上设备少,星上CAN链路短,对通信实时性要求低,无需开展额外的CAN网络拓扑设计,与外部地面测试设备简单连接,即可实现星上CAN设备、外部地面测试设备的连接和通信。
随着微小卫星不断发展,对星上CAN总线网络和地面CAN测试网络的设计与连接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微小卫星星上设备越来越多,为兼顾总线电缆长度控制与通信性能,同时便于总装测试操作,主要采用链式CAN总线方案,即采用双CAN总线,将所有单机设备串行连接,并构成独立的星内CAN总线系统。与此同时,外部地面测试设备也在增多和网络化,包括总线监听设备、信号测量设备和动力学仿真器等,测试设备种类多,位置散布大,可能造成测试电缆长、网络结构复杂,测试总线上干扰信号复杂,如果简单地将外部CAN测试网络直接连接到星上CAN总线网络,将会破坏卫星内部CAN总线网络的已有拓扑结构,并将测试网络额外的外部干扰引入星内网络,轻则导致总线通信异常,不能满足实时性与可靠性要求,重则导致整个CAN总线网络瘫痪,卫星失控。
当前可用的卫星CAN总线测试接口方法包括总线末端接入法、随机接入法、脐带电缆接入法等。总线末端接入方法简单,直接将测试总线挂接在星上CAN总线的末端,但要求星上总线构建完整,不适用于增量式总装测试过程,且在卫星合舱后无法接入测试;随机接入法无固定接入点,适用于增量式总装测试过程,但接入点选择随意性大,且需频繁调整接入点,安全性可靠性低。脐带电缆接入法通过脐带电缆接入,需占用脱插电连接器有限的接点资源,且脱插后会在星内残留一段无用的CAN电缆,既增加赘重,又引入额外的干扰信号。
此外,当前卫星CAN总线测试方法缺少对卫星各阶段测试环境和测试任务的适应性设计,如未提前考虑和进行针对性设计,则测试系统可能无法适应整星某些特殊试验任务(热真空试验)的测试要求,导致缓误测试进度,甚至无法完成既定测试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抗扰功能的微小卫星CAN总线测试装置及应用方法,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微小卫星CAN总线测试方案缺少科学指导,且难以兼顾总装便利性、通信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难题,提高微小卫星CAN总线测试的便利性和稳定性,确保微小卫星内部总线与在轨状态的一致性,减少地面测试网络对星上CAN总线工作状态的干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1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定子转子用加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柱塞泵自动压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