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资设备的装定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1175.1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7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牛三库;徐彬;项昌乐;刘春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17/00 | 分类号: | G06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伟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资 设备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资设备的装定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装定器向待装定物资设备发送装定请求,该请求包括一对多装定指令或一对一装定指令;待装定物资设备接收装定请求,并对装定请求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装定指令;依据装定指令从预设数据表中确定对应的装定方式,该预设数据表中存储有装定指令与装定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该装定方式为一对多装定方式或一对一装定方式;按照装定方式对待装定物资设备对应的物资设备进行装定。可以针对不同的物资设备类型,预先对物资设备进行编组,并采用一对多装定方式或一对一装定方式完成物资设备装定,使各式不同物资设备之间的信息表达和标准化传输问题,实现统一装定,节约人员和装备,从而降低装定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资设备装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资设备的装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引信作为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弹药中起安保/解保和条件信息起爆的作用,可以说,弹药的毁伤效能能否正常作用完全靠引信。例如: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阿根廷空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把航空炸弹投到英军战舰的甲板上,但是该航空炸弹的引信未能正常作用,炸弹没有起爆,致使阿根廷军队在战场上失利。最终,阿根廷在这场家门口的现代化战争中失败。
从功能分类上讲,引信可分为触发引信、定时引信、感应式引信和多功能引信。其中,触发引信是指感知弹丸与目标物的触碰的环境信息,因而作用的一类引信,常见的如机械触发引信,这类引信在作用前根据触发压力、压强等的数值范围,需要战士手工装定环境信息强度等级,这类引信大多用在地雷、水雷、中大口径榴弹、航空炸弹等弹药。定时引信是一类能够精确定时的引信,当定时结束,引信起爆弹丸,主要有机械定时引信和电子时间引信两类,其中,机械定时引信如同机械表一样,使用前,战士通过拨码盘设定时间,主要装备于欧盟的弹药中,另一类是电子时间引信,使用方式与前相同,装定方式各异,根据弹种的不同,有手工码盘装定,码盘感应装定和自动感应等方式,其中装备于防空炮的电子时间引信大都属于自动感应装定,一般来讲,这类电子时间引信的信息装定量非常小,弹药的功能也都单一。感应式引信属于一类能够感应目标物信息的引信,实际上属于成本低廉、使用环境苛刻、可靠性极高、功能多样的微小型雷达,最早的感应式引信起源于二战,美军装备的无线电引信,这种引信的发明使得防空炮对敌飞机的拦截效率大大提高,根据物理信息种类的不同,感应式引信大致可分为无线电感应和电容感应,其中无线电感应可分为毫米波、红外和紫外等几类,不过,这些引信在作用前需要通过装定装置对作用距离进行装定。多功能引信,又称多选择引信,其属于一类信息化引信,具有更强大的信息环境感知能力,可用手工或自动装定触发、近炸、周炸以及时间等作用方式,较为复杂的引信可在炮口后进行感应装定。虽然有很多种的引信,但是其各有其优缺点,而在实际使用中,通常都会集成多种引信,分别用于不同的目的,因此,多功能引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巡飞弹的发展,传统多功能引信的功能也在扩展,引信负担了越来越多的控制功能,如发动机点火、发射、姿态控制、制导、解保解除以及传统的安保/解保和起爆炸点控制等。这类多功能引信需要装定的信息主要有GPS星历信息、弹道/航路信息、目标模板信息等,在实际应用中,装定的信息量远多余上述信息量。
在装定技术领域中,较多的是进行弹药装定,除此之外,随着集群技术的发展,大规模集群智能弹药、大规模集群无人机在军用和民用领域的使用,对通用装定的需求也日益紧迫。
因此,如何通过通用装定来解决各式不同引信之间的信息表达和标准化传输问题,实现统一装定,节约人员和装备,从而降低装定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物资设备的装定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各式不同物资设备之间的信息表达和标准化传输问题,实现统一装定,节约人员和装备,从而降低装定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未经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11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