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抛光设备的自动装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0132.1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4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美壳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27/00;B24B41/00;B24B41/02;B24B41/06;B24B41/04;B24B57/02;B24B49/12;B24B4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王艳 |
地址: | 529700 广东省江门市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抛光 设备 自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抛光设备的自动装夹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抛光设备的自动装夹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械抛光设备的自动装夹装置,包括有外表面抛光系统;外表面抛光系统与检测系统相连接。本发明解决金属门把手进行抛光时金属片薄的地方会出现弯折和卷曲进行设计的问题,提高金属把手的适用性;同时抛光传统的夹持装置无法处理的金属把手内侧面,避免需将把手取下加以人工配合打磨的方式实现内侧面的抛光,做到全程机械抛光,提高金属把手的生产效率和美观程度;同时对抛光件进行表面平整度检测,确定产品的合格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抛光设备的自动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抛光是依靠非常细小的抛光粉的磨削、滚压作用,除去试样磨面上的极薄一层金属;抛光可用于增强和恢复某些金属部件的外观或反对汽车等车辆,扶手,炊具,厨具和建筑金属。
现有技术对金属门把手进行抛光时,金属把手的金属片薄的地方会出现弯折和卷曲,严重影响了金属把手的适用性;传统的夹持装置无法实现金属把手内侧面的抛光,需将把手取下人工配合打磨的方式实现内侧面的抛光;严重影响金属把手的生产效率和美观程度;且现有的抛光装置无法做到抛光后表面平整度的检测,无法确定产品的合格性。
针对以上问题,现急需一种机械抛光设备的自动装夹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对金属门把手进行抛光时,金属把手的金属片薄的地方会出现弯折和卷曲,严重影响了金属把手的适用性;传统的夹持装置无法实现金属把手内侧面的抛光,需将把手取下人工配合打磨的方式实现内侧面的抛光;严重影响金属把手的生产效率和美观程度;且现有的抛光装置无法做到抛光后表面平整度的检测,无法确定产品的合格性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抛光设备的自动装夹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械抛光设备的自动装夹装置,包括有支撑底板、控制屏、装夹输送系统、外表面抛光系统、内弧面抛光系统、检测系统、载物台和固定架;支撑底板与控制屏相连接;支撑底板依次与外表面抛光系统、内弧面抛光系统和检测系统相连接;支撑底板与载物台相连接;支撑底板与固定架相连接;外表面抛光系统与内弧面抛光系统相连接;外表面抛光系统与检测系统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装夹输送系统包括有第一锥齿轮、第一套杆、第一支撑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一连接轴、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丝杆、第三传动轮、第二支撑板、第一限位杆、第一电动滑轨、夹持组件、第四传动轮、第三丝杆、第三支撑板、第三限位杆和第二电动滑轨;第一锥齿轮与第一套杆进行固接;第一套杆与第一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套杆与第一连接轴相连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支撑底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连接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连接轴与支撑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与第二支撑板进行旋接;第一丝杆与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支撑板与第一限位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与第一电动滑轨进行螺栓连接;第一限位杆与固定架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轨与夹持组件进行滑动连接;夹持组件与第二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四传动轮与第三丝杆进行固接;第三丝杆与第三支撑板进行旋接;第三丝杆与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板与第三限位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支撑板与第二电动滑轨进行螺栓连接;第三限位杆与固定架进行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美壳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门美壳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0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