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乌药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6430.3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7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彭昕;王娟;季涛;孙崇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54 | 分类号: | A61K36/54;A61P29/00;A23L33/105;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乌药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乌药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乌药叶为原料,经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制备挥发油,萃取后的残渣采用乙醇回流提取黄酮和生物碱,再经D101和NKA‑9组成的大孔树脂组合物进行对黄酮和生物碱同时进行精制,从而获得乌药叶挥发油、黄酮和生物碱混合提取物及其它们的混合物。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乌药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获得的乌药叶提取物,经药理研究表明,其总生物碱、总黄酮和挥发油以及其混合物具有活血、镇痛活性,且活性均高于直接水提物。本发明所述乌药叶提取物制备工艺路线简单、质量可控性强、提取率高、适合规模化生产。所述乌药叶提取物具有优良的活血镇痛作用,可应用于制备相关功效的药品或保健食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乌药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乌药为新“浙八味”药材之一,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最早载于唐代《本草拾遗》,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等功效。主要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等证的治疗。乌药块根中含丰富的倍半萜及内酯、生物碱等,研究表明乌药中起行气止痛的主要成分为总生物碱类,然而其成分复杂,且含量较低。乌药叶中主要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和挥发油。现代药理学主要集中于乌药叶总黄酮的研究,具有抗氧化、治疗心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而对于含量较低的挥发油和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相对较少,还需进一步的探究以提升乌药的全资源开发利用的附加值。
乌药叶中生物碱、黄酮、挥发油等多种成分均与活血镇痛活性相关,若采取简单的直接浸提或回流浸提以生产简单的醇提物或水提取,技术含量不高,难以实现附加值的产业升级,且乌药叶中所含的多种功能性成分无法被有效提取,造成原料及功能性成分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提取单一组分时,提取条件会破坏其他组分或者导致其他组分的提取率低,并且纯度低,后续处理复杂。因此,应综合考虑各种成分的相互影响,活性和提取率,开发一种能连续提取乌药多种活性成分的方法,最大限度开发乌药叶中有效成分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连续提取乌药多种活性成份,最大限度开发乌药叶中具有活血镇痛有效成份的利用价值的一种乌药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乌药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乌药叶经30℃~40℃烘干粉碎,然后置于超临界萃取装置中的萃取釜内,采用二氧化碳作溶剂,对烘干粉碎后的乌药叶在超临界萃取装置中进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首先将通入的二氧化碳通过冷凝器进行降温至二氧化碳处于液态,通过高压泵将二氧化碳泵入萃取釜内,并对超临界萃取装置中的萃取釜进行加热加压,使二氧化碳处于超临界状态萃取,在萃取时,二氧化碳的流量控制在每小时30L,并进行循环萃取;同时保持萃取压力为22±5MPa,萃取温度40±5℃、萃取时间2小时至3小时,在分离釜中进行两级分离,第一级分离压力为4±0.5MPa、分离温度为40±5℃,第二级分离压力为4±0.5M MPa、分离温度35±5℃,由此获取黄绿色粘稠状萃取物,将萃取物中水分去除即为乌药叶挥发油,精密称重,计算萃取物收率;在此,所述将乌药叶经30℃~40℃烘干粉碎,其粉碎程度可以是选择过20至100目筛后进行后续萃取;
步骤二、将通过超临界提取乌药叶挥发油后的残渣,按料液比1∶10~15g/mL加入含0.1%HCl的浓度为80%的乙醇在60℃温度控制下回流提取1小时至2小时,同法提取2次至3次,合并滤液,用NaOH溶液调节pH至7.0,过滤收集滤液,经旋转蒸发浓缩挥发乙醇,用蒸馏水溶解,即为粗提取液;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粗提取液以2BV/h流速上样,上样液浓度为2mg/mL,上样pH为6.0,加入大孔树脂柱上,分别用2BV水和1BV 20%的乙醇各冲洗1次,再分别用3BV的60%乙醇和2BV的含2%氨水的80%乙醇以2BV/h的流速进行洗脱,收集合并洗脱液,获得黄酮和生物碱混合提取物。在此,BV为柱床体积单位,h为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6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起重机防摇摆系统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