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海洋赤潮污染的浮游生物聚集处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4904.0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1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琛;吕先谨;黄珊;王敏;吴艳丽;罗海林;汪元南;贺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5105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洋 赤潮 污染 浮游生物 聚集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洋赤潮污染的浮游生物聚集处理的装置及方法,涉及海洋污染处理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船体、动力装置、控制室、甲板、浮力网、浮力舱、伴随仓、伴随船,所述控制室固定安装在船体前端的上方。本发明通过远程遥控伴随船,将浮游生物聚集在船体后侧,再通过船体的打捞装置对浮游生物进行打捞。本装置能提高浮游生物的打捞效率,且相对于大船打捞,本装置通过伴随船先聚集再打捞,更为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海洋赤潮污染的浮游生物聚集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赤潮是海洋污染的信号,赤潮期间,鱼、虾、蟹、贝类会大量死亡,对水产资源破坏很大,严重时还会形成沉积物,影响海港建设。治理赤潮的根本措施是防止营养物质污染,特别要控制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而赤潮发生时,引发赤潮的浮游生物会导致水体内氧含量急剧下降,需要对这些浮游生物进行打捞,以控制和减小赤潮所造成的危害。传统船只在处理此类打捞浮游生物的工作时,打捞效果差,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海洋赤潮污染的浮游生物聚集处理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海洋赤潮污染的浮游生物聚集处理装置,包括船体、动力装置、控制室、甲板、浮力网、浮力舱、伴随仓、伴随船,所述控制室固定安装在船体前端的上方,控制室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动力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甲板固定在船体上表面,且甲板采用树脂滤网,所述甲板的下方设有漏水槽,所述漏水槽的后端与外界相通,所述浮力舱位于漏水槽下方,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船体底部,所述船体尾部安装有打捞装置,所述打捞装置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冲洗装置,所述伴随仓有两个,两个伴随仓分别固定在船体尾部的两侧,两个伴随仓的前端各设有一个脱钩装置,所述伴随船通过所述脱钩装置固定在伴随仓内,所述伴随船的尾部设有一个连接环,所述浮力网放置在甲板上,浮力网的两端设有挂钩,工作状态下,浮力网通过所述挂钩与伴随船尾部的连接环固定,所述伴随船受所述控制装置远程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前置水道、高压泵、动力水道、转向水道,所述高压泵安装在所述浮力舱底部,且前端与前置水道相通,分别与动力水道、转向水道相通,所述转向水道有两个,分别位于动力水道的两侧,所述转向水道和动力水道前端均安装有调节阀,所述高压泵以及调节阀均受控制装置所控制,相比与螺旋桨作为动力,本装置的动力装置不易被水草缠绕。
进一步地,所述打捞装置包括前端转动轴、传送带、尾端转动轴、连接杆、升降柱、抬升电机,所述前端转动轴与尾端转动轴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传送带包裹在前端转动轴与尾端转动轴之间,所述前端转动轴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甲板上,所述升降柱有两个,两个升降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抬升轴,所述抬升电机与抬升轴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连接有连接链,所述连接链顶部与抬升轴固定连接,本装置的打捞装置可以对浮游生物进行持续性打捞。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采用柔性塑料网制成,柔性塑料网可对让水透过,使水草不易被水冲下传送带。
进一步地,所述冲洗装置有两个,两个冲洗装置分别固定在甲板上,且位于所述打捞装置的两侧,每个冲洗装置均包括吸水泵、连接管、高压喷头,所述吸水泵安装在甲板底部,且与船底水源相通,所述高压喷头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在甲板上方,通过冲洗装置将水草冲洗下传送带。
进一步地,脱钩装置包括连接槽、连接销,所述连接槽固定在所述伴随仓前端,所述连接销从上方活动插入进连接槽内,脱钩装置连接可靠,不受船体的吃水深浅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浮力网的顶部包裹有浮力套,浮力套保证浮力网的顶部保持在水面,便于观察浮力网位置,且提高浮游生物的聚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4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器单元的基于时间存取
- 下一篇:一种电磁驱动微小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