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布式的跨行无卡取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4562.2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0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卫晓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G06F21/64;G06F21/45;G06F16/27;G07F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常柯阳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布式 跨行无卡取现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的跨行无卡取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注册用户分布式数字身份标识符;根据用户分布式数字身份标识符,进行跨行无卡取现登记;通过收单银行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身份验证;当身份验证通过后,发送扣款请求报文到发卡银行系统;通过发卡银行系统对扣款请求报文进行组装,确定验证请求报文;通过区块链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对验证请求报文进行信息验证,确定信息验证结果;根据信息验证结果,对用户账户进行扣款,并发送扣款结果到收单银行系统;根据扣款结果进行出钞,完成跨行无卡取现;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降低了平台泄露用户隐私数据的风险,能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分布式的跨行无卡取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ATM机的无卡取现功能只能实现本行无卡取现,无法实现跨行无卡取现。究其原因是由于各银行都是中心式的注册机构,用户的银行卡号、银行账户、身份信息等数字标识注册后均只存储在各个银行的私有核心系统中。
特别是银行的核心账户数据出于隐私保护、商业保护等原因不能互联互通,导致现有技术条件下ATM机无法验证银行卡所对应的持卡用户数字身份,也就无法实现跨银行间无卡取现的交易。
即使各个银行间愿意达成数字身份验证的互联互通,如果仍以现有的中心式注册的虚拟数字身份标识进行身份验证,会存在信息安全控制难度大、不满足用户数据隐私保护的监管要求、以及容易导致数据泄露、盗用、冒用等问题。
因为现有互联网上传统的数字身份是由单一的中心式的权威机构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中心化身份,例如用户在支付宝、京东以及各银行网银注册的用户身份,都是由各个中心式的平台进行数据收集、信息验证以及身份管理。中心式平台掌握用户数据,可以创建、维护甚至冻结、删除用户的数字身份,但平台不愿意或不能共享用户数字身份。此外还存在平台可能泄露、滥用用户隐私数据的风险,所以有隐私性差、可移植性差、互操作性差和缺乏自主可控性等特点。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ATM机跨行无卡取现,是目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的跨行无卡取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实现提高对跨行无卡取现的安全性以及保密度。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的跨行无卡取现方法,包括:
注册用户分布式数字身份标识符;
根据所述用户分布式数字身份标识符,进行跨行无卡取现登记;
根据跨行无卡取现登记结果,通过收单银行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身份验证;
当所述身份验证通过后,发送扣款请求报文到发卡银行系统;
通过所述发卡银行系统对所述扣款请求报文进行组装,确定验证请求报文;
通过区块链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对所述验证请求报文进行信息验证,确定信息验证结果;
根据所述信息验证结果,对用户账户进行扣款,并发送扣款结果到所述收单银行系统;
根据所述扣款结果进行出钞,完成跨行无卡取现。
优选地,所述注册用户分布式数字身份标识符,包括:
获取个人信息;
根据所述个人信息,通过区块链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创建分布式数字身份标识符、私钥以及公钥;
优选地,所述根据跨行无卡取现登记结果,通过收单银行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身份验证,包括:
提交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身份信息,通过接入外部数据服务进行信息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45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