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蝉拟青霉甘露聚糖及其制备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3714.7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5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贺亮;程俊文;李卫旗;王衍彬;李海波;方茹;黄旭波;刘于;魏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C12P19/04;C12R1/79 |
代理公司: | 杭州星河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10 | 代理人: | 刘晓丹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霉 甘露 聚糖 及其 制备 用途 | ||
1.一种蝉拟青霉甘露聚糖,其特征在于,由重量百分含量为99%以上的多糖组成;所述多糖的组成为甘露糖;多糖的结构以(1→2)连接的α-甘露糖残基为主链,且每9个(1→2)连接的α-甘露糖残基组成一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中有4个α-甘露糖残基的O-6位上分别被支链一取代,余下的5个α-甘露糖残基中有1个α-甘露糖残基的O-6位上被支链二取代;所述支链一是(1→3)连接的α-甘露糖残基和端基α-甘露糖;所述支链二是(1→6)连接的α-甘露糖残基和端基α-甘露糖;
所述蝉拟青霉甘露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65KDa-95KDa;
所述甘露糖为α-D-甘露糖;所述α-甘露糖残基为α-D-甘露糖残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蝉拟青霉甘露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链一和支链二的排列顺序为任意顺序。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蝉拟青霉甘露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将由黄精、无花果和重楼组成的中药材经水溶液提取,得到中药复合水提液;所述中药材的组成为:黄精10重量份-50重量份、无花果10重量份-50重量份和重楼10重量份-40重量份;
(2)将步骤(1)中的中药复合水提液加入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得到蝉拟青霉发酵培养基;
(3)深层发酵:将蝉拟青霉菌种接入步骤(2)中的蝉拟青霉发酵培养基中,在18℃-26℃静置培养6天-12天,得到蝉拟青霉发酵菌丝体;
(4)提取:将步骤(3)中的蝉拟青霉发酵菌丝体粉碎,加入水形成料液,70℃-90℃提取,离心,所得提取液浓缩,得到的浓缩液用蛋白酶酶解,灭酶后离心除去变性蛋白和酶,所得上清液经醇沉得到沉淀即蝉拟青霉菌丝体粗多糖;
(5)透析:将步骤(4)中的蝉拟青霉菌丝体粗多糖的水溶液用孔径为1000Da-5000Da的透析袋在去离子水中透析,收集透析后的蝉拟青霉菌丝体粗多糖,真空冷冻干燥得蝉拟青霉菌丝体多糖;
(6)纯化:将步骤(5)中的蝉拟青霉菌丝体多糖的水溶液经氯代环氧丙烷交联的葡聚糖凝胶过滤层析所收集的洗脱液用苯酚-硫酸法检测多糖,收集富含多糖的洗脱液,经浓缩、透析和冻干得到白色疏松絮状蝉拟青霉甘露聚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蝉拟青霉发酵培养基每100ml中含有以生药材量计为1g-2g的中药复合水提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步骤(1)中的中药复合水提液、黄精皂苷和吐温20加入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得到蝉拟青霉发酵培养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蝉拟青霉发酵培养基每100ml中含有以生药材量计为1g-2g的中药复合水提液、0.1g-0.5g的黄精皂苷及0.1g-0.3g的吐温20。
7.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蝉拟青霉甘露聚糖在制备免疫调节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371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小样本训练图卷积网络的水下目标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撒播及地布覆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