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透光的中子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3604.0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1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熊厚华;高洁;杜纪富;曾正魁;陈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K3/22;C08K9/06;C08K5/134 |
代理公司: | 咸宁鸿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9 | 代理人: | 刘喜 |
地址: | 437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光 中子 屏蔽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透光的中子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核辐射屏蔽材料技术领域。1)将偶联剂溶于适量丙酮,加入纳米氧化钆后,超声处理30‑50分钟,得到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钆;2)将PC基料在120‑13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量低于0.02%;3)按照重量比将改性过的纳米氧化钆与干燥的PC及抗氧剂混合均匀;4)将混合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在240‑270℃下熔融挤出,螺杆机转速为200‑600rpm,经过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即得复合材料。本发明具有高透光性、且能够屏蔽中子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辐射防护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透光的中子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核技术利用的越来越广泛,以及人们对辐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核辐射防护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特别是中子具有非常强的穿透性,比伽玛射线更加难以屏蔽。而具有中子辐射场的应用较多,如核电厂、核潜艇、各类实验研究堆、中子加速器、同位素中子源等。
目前已研发了各种中子屏蔽材料,如水泥基或不锈钢含中子吸收剂材料、聚乙烯基的复合材料等,这些防核辐射材料均存在一些缺点,如聚乙烯基的屏蔽材料不耐温;不锈钢、混泥土基的屏蔽材料密度太大,不便于推广利用;还有些复合材料其制备工艺复杂,造价昂贵,Teva、别是绝大多数屏蔽材料透光性差,这就限制了材料在某些需要透光要求的环境下使用,如核反应堆观察窗、热室窗、护目镜等。
聚碳酸酯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由于其结构上的特殊性,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聚碳酸酯的分子链上含有苯环和碳酸脂结构,因此,其分子链的刚性非常大,它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抗冲击性能、耐热性、耐寒性能及耐磨性能。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材、医疗保健等领域,随着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正迅速拓展到航空航天、计算机、光盘等高科技领域。
稀土元素中钆的中子吸收截面比常用硼高很多,钆的热中子吸收截面约为48000b,硼的热中子吸收截面约为3800b,钆的中子吸收截面约是硼的12倍。将氧化钆填充到PC中制备复合材料,可以兼得PC材料优异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和中子屏蔽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透光的中子屏蔽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透光性的、能够屏蔽中子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透光的中子屏蔽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高分子材料PC为基体材料,以纳米氧化钆作为中子吸收剂,通过熔融共混方式制备得到所述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组合而成:90-100份的聚碳酸酯、中子吸收剂1-10份、抗氧剂0.5-2份、偶联剂0.1-1份。
进一步的,所述聚碳酸酯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
进一步的,所述中子吸收剂为纳米氧化钆。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稀土氧化物的粒径小于100nm,在复合材料中的配比为1-10份。
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剂为1010、1076或亚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60或KH570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备上述复合材料的方法。
一种高透光的中子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偶联剂溶于适量丙酮,加入纳米氧化钆后,超声处理30-50分钟,得到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钆;
2)将PC基料在120-13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量低于0.02%;
3)按照重量比将改性过的纳米氧化钆与干燥的PC及抗氧剂混合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科技学院,未经湖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36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