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制动缸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2904.3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7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骞;张波;曹宏发;杨伟君;赵春光;李辉;刘冰;韩晓辉;常程城;王正杰;阴宇;焦标强;李晓冬;孟红芳;王晔;樊贵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6 | 分类号: | F16D65/16;F16D65/46;F16D121/20;F16D1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韩嫚嫚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制动缸 | ||
本发明为一种电动制动缸,包括第一端开口的壳体,在壳体内固设有环形的电机定子,在电机定子内能转动地插设有环形的电机转子。在电机转子内插设固定有转动轴套,且转动轴套与壳体能周向转动并轴向固定地连接。在转动轴套内插设固定有丝杠,丝杠的一端伸出转动轴套的第一端并套设有第一调节螺母。在壳体的第一端开口与丝杠之间能轴向滑动的插设有连接筒,连接筒与壳体呈周向固定且连接筒与第一调节螺母固接。本发明的电动制动缸能通过电能实现常用制动和缓解,结构简单、体积小且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轨道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制动缸。
背景技术
制动技术是轨道交通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行业内普遍使用空气制动系统和液压制动系统。传统气动制动系统通过空气压缩机将压缩空气储存至列车车辆裙板内的风缸中,再由制动控制装置控制多种空气阀经由气路将压缩空气传递至制动缸,由压缩空气作为介质推动气动夹钳单元(该夹钳单元包括制动缸和夹钳)抱紧制动盘或毂提供制动力。相似的,液压制动系统是将液压油储存到油箱,通过油泵和多种液压阀经由油路块将带有压力的液压油传递至液压夹钳单元,抱紧制动盘或毂提供制动力。
但是,这两种制动方式均存在结构复杂、效率低的缺点。而且传统主动型气动夹钳单元及液压夹钳单元,因结构、原理所致,功能较为单一,仅具备常用制动/缓解功能,如需停放制动/缓解功能等其他功能,还需要增加其他额外机构,结构更为复杂,且增加制动系统重量。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电动制动缸,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制动缸,能通过电能实现常用制动和缓解,结构简单、体积小且效率更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制动缸,包括第一端开口的壳体;在壳体内固设有环形的电机定子,在电机定子内能转动地插设有环形的电机转子;在电机转子内插设固定有转动轴套,且转动轴套与壳体能周向转动并轴向固定地连接;在转动轴套内插设固定有丝杠,丝杠的一端伸出转动轴套的第一端并套设有第一调节螺母;在壳体的第一端开口与丝杠之间能轴向滑动的插设有连接筒,连接筒与壳体呈周向固定且连接筒与第一调节螺母固接。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连接筒的外壁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长条状防转槽,在壳体的开口端内壁固设有凸起,凸起能滑动地嵌设在长条状防转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转动轴套的第一端外壁凸设有第一凸缘,并在第一凸缘靠近转动轴套第一端的端部外壁凸设有安装环,电机转子套设在第一凸缘上并与安装环固接。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壳体的中部内壁且位于第一凸缘和壳体第二端之间凸设有中心凸环,转动轴套的外壁与中心凸环的内壁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连接,且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与中心凸环轴向固定,第二轴承靠近转动轴套的第一端设置;在转动轴套上还套设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抵靠在第一轴承背对第二轴承的端面上;在中心凸环的端部向壳体第一端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环,在延伸环的外壁套设有止推轴承,且止推轴承的两端面分别顶抵在中心凸环和第一凸缘的端面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止推轴承与中心凸环之间还设有力传感器。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壳体内壁开设有环形凹槽,并在环形凹槽内嵌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与壳体固接,且电机定子的两端面分别顶抵在中心凸环和固定环的端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丝杠与转动轴套的内壁通过第一平键连接;在转动轴套的第一端内壁开设有贯穿其第一端端面且内径扩大的阶梯孔,并在阶梯孔的孔壁上开设有环形卡槽;在丝杠上凸设有限位凸环,限位凸环嵌设在阶梯孔内;在环形卡槽内卡设有具有纵向切口的弹性卡圈,限位凸环的两端面分别顶抵在阶梯孔的孔肩和弹性卡圈的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29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型高速智能拖车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电梯轿厢突发状况时的通风照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