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曝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6042.3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沙佩亮;沙宏磊;何毅;俞天野;张志华;孙吉松;洪申平;孟翠;孙启正;潘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昇(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曝气系统及曝气方法,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曝气系统包括空气源、供气机构、多个循环水泵、污水池、多个射流曝气器、处理器以及传感器,供气机构设置在污水池外部并连接于处理器,多个射流曝气器均设置在污水池内,供气机构通过第一管路分别连接于多个射流曝气器,空气源通过第二管路分别连接于多个射流曝气器,传感器设置于污水池内并连接于处理器,传感器用于测量污水池内的溶解氧数量并将其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比较溶解氧数量和预设范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大小,控制供气机构或者循环水泵的启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曝气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环保的高度重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成为环保所需。然而,污水处理厂属于能耗密集型产业,大量的能耗不利于节能降耗。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多采用微孔曝气、潜水曝气、表曝机等曝气方式和鼓风机相结合,增大污水处理的供气量,从而分解污水池中的好氧生物。而现有的鼓风机和曝气机结合的系统,无法精确控制污水池中的溶解氧,造成污水池中溶解氧多、鼓风机耗能大、鼓风机使用寿命短以及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曝气方法,控制污水池中的溶解氧的数量,减小供气机构耗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曝气系统的曝气方法,所述曝气系统包括空气源、供气机构、多个循环水泵、污水池、多个射流曝气器、处理器以及传感器,所述供气机构设置在所述污水池外部并连接于所述处理器,多个所述射流曝气器均设置在所述污水池内,所述供气机构通过第一管路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射流曝气器,所述空气源通过第二管路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射流曝气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污水池内并连接于所述处理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污水池内的溶解氧数量并将其传递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比较所述溶解氧数量和预设值范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大小,控制所述供气机构或者所述循环水泵的启停,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的选择性地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曝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启所述控制阀,开启单台所述循环水泵,一定时间后,所述传感器测量所述污水池内的溶解氧数量并将其传递给所述处理器,如果所述溶解氧数量在预设值范围内,维持状态,如果所述溶解氧数量大于所述预设值范围的最大值,采用间歇曝气;如果所述溶解氧数量小于所述预设值范围的最小值,开启多台所述循环水泵;
S2、开启多台所述循环水泵一定时间后,所述传感器测量所述污水池内的溶解氧数量并将其传递给所述处理器,再次判断,如果所述溶解氧数量在预设值范围内,维持状态,如果所述溶解氧数量大于所述预设值范围的最大值,采用间歇曝气或者关闭部分所述循环水泵;如果所述溶解氧数量小于所述预设值范围的最小值,开启所述供气机构进行供气;
S3、所述供气机构进行供气一定时间后,所述传感器测量所述污水池内的溶解氧数量并将其传递给所述处理器,如果溶解氧数量在所述预设值范围内,维持状态,如果所述溶解氧数量在所述预设值范围外,调整所述供气机构使之供气量降低并再次判断,直至所述溶解氧数量在所述预设值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主管道电动阀,所述主管道电动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连通或者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曝气系统还包括供气支管,所述供气支管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射流曝气器。
作为优选,所述射流曝气器包括混气仓和连接于所述混气仓的输出喷嘴,所述供气支管和所述循环水泵分别连接于所述混气仓。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管路远离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设置有消音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孔板流量计,所述孔板流量计用于测量流过所述第一管路的空气流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路包括波纹补偿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昇(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亿昇(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60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