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考点区域环境监控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5037.2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2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丁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G07C9/37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袁锦波 |
地址: | 230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考点 区域环境 监控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考点区域环境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分别设置了第一检测区域、第二检测区域以及第三检测区域,位于考点的第一检测区域确定用户身份,以确定是否允许进入该考点进行考试,如果满足,则允许其进入,并向其发送第二检测区域的位置,在第二检测区域中设置监控装置确定出考生的考点位置,并通过与第三检测区域中第三监控装置的交互实现考生准时进入到其所在考点,第三检测区域在考试过程中对考生进行全程监控,有效防止了作弊行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提升了进入考点时用户的身份检测效率,并及时向用户反馈其考场位置,节约了路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数据监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考点区域环境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参与各种考试以提升自己能力的人越来越多,不仅仅是中考、高考,还包括一些职业考试,通过设置在某个区域内的不同的学校来安排考场作为考生考试的需要,然而,现有的情况是,一方面,为了防止考试作弊、替考等,考点通常都会通过大量的人员进行筛查,另外一方面,对于考生来说,参加考试的考点一般都是高校,而高校内教学楼较多,在时间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考试进入考点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寻找考场,这实际上是浪费时间的,此外,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出现异常时,监考老师不容易发现,因此,如何通过一种高效的方式提升考生进入考点时身份验证的效率、考点内考场路径的有效寻找以及有效防止作弊方式成为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考点区域环境监控方法及系统,以提升考生进入考点时身份验证的效率、考点内考场路径的有效寻找以及有效防止作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考点区域环境监控方法,该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进入第一检测区域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身份验证通过后,向用户发送与其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二检测区域位置信息以及路径信息;
实时获取进入第二检测区域的用户身份特征信息,提取用户身份对应的考场信息,在匹配出用户所在考场的具体位置信息后,向用户发送其所在考场的教室标识信息,同时,向所述教室标识对应的考场中的第三监控装置发送用户身份特征信息;
所述第三监控装置接收到用户身份特征信息后,匹配出相应教室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启动该用户的身份特征捕捉过程,当捕捉到身份特征数据后发出语音提示给用户,告知其教室所在位置,并提示其进入该教室;
在检测到用户进入到对应的教室后,向用户发送其进入第三检测区域的确认信息,在收到用户确认的响应信息后,结束语音播报,在接收到考试考试指令后,开启第三检测区域的考试监控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实时获取进入第一检测区域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初始化第一检测区域、第二检测区域以及第三检测区域的设备,在各区域的检测设备自检完成后,开启各区域的待启动流程。
进一步的,初始化第三检测区域的设备,在第三检测区域的检测设备自检完成后,开启第三检测区域的待启动流程的步骤,还包括,所述第三检测区域的检测设备开启对其所在考场的座位数据扫描进程,扫描出本考场内各座位的具体序号以及应参加考试的考生总数量,建立序号与考生身份信息对应的列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5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时含跑步机运动能力的多功能健身器械
- 下一篇:一种高平整度托盘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