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埋滴灌的截水沟与格构梁的生态护坡系统及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7408.2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翔;刘德玉;杨悦舒;许文年;夏振尧;司晓鹏;郭超祺;张修政;许阳;夏栋;刘黎明;肖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3F3/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滴灌 水沟 与格 生态 护坡 系统 构建 方法 | ||
1.预埋滴灌的截水沟与格构梁的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边坡顶部用于截流的上部截水系统;所述上部截水系统与用于滴灌的预埋滴灌系统相连,且所述预埋滴灌系统位于上部截水系统的下游位置;所述预埋滴灌系统的下游边坡设置有用于护坡的格构梁系统(6);所述格构梁系统(6)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排水的底部排水沟(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埋滴灌的截水沟与格构梁的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截水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截水沟(1)和缓释槽(4);所述截水沟(1)的沟底截面为锯齿状,每个锯齿状沟底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内填充透水材料层(2),透水材料层(2)外端与引水管(3)相连;所述缓释槽(4)采用上部能够开口且闭合后具密闭性的钢槽结构形式;所述缓释槽(4)内填充缓释肥料,缓释槽(4)顶部低于截水沟(1)底部,以确保水可以流入缓释槽(4);所述缓释槽(4)底部铺设有透水材料层(2),缓释槽(4)上部通过引水管(3)与截水沟(1)相连,下部通过引水管(3)与预埋滴灌系统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埋滴灌的截水沟与格构梁的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滴灌系统包括两部分,分别为预埋管道(7)和单向止回阀(9),所述预埋管道(7)的顶部与上部截水系统相连;所述预埋管道(7)的中部横管设置有多个均布的滴灌头(8),所述预埋管道(7)下部设置有出水管(5);所述单向止回阀(9)设置于两横管之间的竖管上以及管道最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埋滴灌的截水沟与格构梁的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梁系统(6)为现浇式格构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格构梁框体和框内填充护坡基材,格构梁框体上设置有位于框底的多个排水口(10),所述护坡基材为生态护坡基材,能够满足生态护坡需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埋滴灌的截水沟与格构梁的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排水沟(11)在靠近格构梁系统(6)一侧的角度与格构梁系统(6)相同,其与格构梁系统(6)相连,确保格构梁系统(6)内多余水分和预埋滴灌系统内水分排出时不至冲刷坡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预埋滴灌的截水沟与格构梁的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管道(7)预埋在格构梁系统(6)的格构梁框体内部,采用PVC管,并在格构梁框体浇筑前预先定位埋设;所述预埋管道(7)包括横管和竖管,所述横管顶部与缓释槽(4)底部相连,中间各横管上均设置有滴灌头(8)。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预埋滴灌的截水沟与格构梁的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头(8)为埋设到基材内与横管相连的的定制滴灌头,滴灌头上加工有若干小孔来保证基材均匀浇灌,滴灌头(8)铺设位置布设于基材中层。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预埋滴灌的截水沟与格构梁的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止回阀(9)为压力式单向止回阀,不同高度的单向止回阀(9)根据格构梁系统(6)的高度由上至下依次分为一级、二级,并依次类推,越靠近构梁系统(6)顶端的单向止回阀(9),开启压力越小,保证当上部管道供水时首先保证第一级框格浇灌,当供水压力越来越大超过一级单向止回阀压力时开始二级框格浇灌,以此类推,当供水压力大于最后一级单向止回阀承载压力时,底部止回阀打开,排出多余水分。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预埋滴灌的截水沟与格构梁的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坡基材为素土、植被混凝土和植生袋技术中一种或几种结合。
10.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预埋滴灌的截水沟与格构梁的生态护坡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边坡进行坡面定位与坡面整理;
步骤二:进行截水沟(1)的布置与锯齿状截水沟沟底铺设,在铺设过程中将透水材料层布置于靠格构梁系统(6)的一侧;
步骤三:将缓释槽(4)固定于低于截水沟(1)底部的位置,在缓释槽(4)底部铺设透水材料层与缓释肥料,并用管道与截水沟(1)透水材料层外端相连,缓释槽底部预留管道与下部预埋滴灌系统相连;
步骤四:进行预埋滴灌系统的铺设与连接,后进行格构梁框体模板支护,并预留出格构梁上所需排水口所需孔洞;
步骤五:进行格构梁框体与底部排水沟的浇筑与施工;
步骤六:待格构梁框体拆模后进行生态护坡基材的喷射与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74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