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制备喷气涡流纺抗菌负离子纱线的装置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7394.4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林;张如全;武继松;李建强;朱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枫树线业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4/02 | 分类号: | D01H4/02;D02G3/44;D06M11/80;D06M15/03;D06M15/13;D06M15/263;D06M15/356;D06M15/61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603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制备 喷气 涡流 抗菌 负离子 纱线 装置 工艺 | ||
一种在线制备喷气涡流纺抗菌负离子纱线的装置,包括涡流管与引纱管,所述涡流管包括涡流上锥管与涡流下锥管,所述引纱管包括引纱上锥管、引纱中锥管与引纱下竖管,所述涡流上锥管与引纱上锥管之间夹成有排气通道,涡流下锥管与引纱中锥管、引纱下竖管之间夹成有吹液气室,吹液气室包括上吹液道、中间隔部与下吹液道,上、下吹液道的一端均与排气通道相通,上、下吹液道的另一端分别与阴粉区、阳液区相通,阴粉区、阳液区之间设置有间隔区。本设计不仅能够让喷气涡流纱线兼具抗菌、释放负离子的功能,不影响喷气涡流纺的正常进行,而且能避免液滴的产生,利于提高复合膜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加抗菌及负离子功能的喷气涡流纺工艺,属于在线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线制备喷气涡流纺抗菌负离子纱线的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喷气涡流纺是由喷气纺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制作时会形成由芯纤维和包缠纤维组成的两相结构喷气涡流纱线,生产效率较高,但是,现有的喷气涡流纺纱线功能性单一,抗菌、抑菌效果不佳。
目前抗菌纱线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纤维材料的改性,主要通过化学方法将功能性高分子接枝到纤维表面,或者将功能性无机纳米颗粒负载到纤维表面来形成功能纱线;第二类是采用混纺的方法,通过具有抗菌功能的纤维与普通纤维进行混合纺纱的方法,制备具有抗菌功能的纱线。但这两种方法对纱线的品种及纱线的结构都有限制,应用于喷气涡流纺中的难度较大,导致不能在保证喷气涡流纺既有优点的基础上增强抗菌功能。此外,在不能实现抗菌功能的基础上,更难赋予喷气涡流纺所制取的纱线以新的功能,如负离子功能,从而有损其市场效益。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以让喷气涡流纱线兼具抗菌、释放负离子功能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让喷气涡流纱线兼具抗菌、释放负离子功能的在线制备喷气涡流纺抗菌负离子纱线的装置及工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在线制备喷气涡流纺抗菌负离子纱线的装置,包括涡流管与引纱管,所述引纱管的中部开设有引纱通道,引纱管的外部套设有涡流管,所述涡流管的顶部设置有与引纱通道正对的加捻室;
所述涡流管包括涡流上锥管与涡流下锥管,涡流上锥管的顶端窄于其底端,涡流下锥管的顶端宽于其底端,涡流上锥管的底端与涡流下锥管的顶端相连接;
所述引纱管包括引纱上锥管、引纱中锥管与引纱下竖管,所述引纱上锥管的顶端窄于其底端,引纱中锥管的顶端宽于其底端,所述引纱上锥管的底端经引纱中锥管与引纱下竖管的顶端相连接,引纱上锥管、引纱中锥管、引纱下竖管的内部共穿设有同一个引纱通道;
所述涡流上锥管与引纱上锥管之间夹成有排气通道,涡流下锥管与引纱中锥管、引纱下竖管之间夹成有吹液气室,该吹液气室包括上吹液道、中间隔部与下吹液道,所述上吹液道的一端与排气通道相通,上吹液道的另一端是与阴粉区相通的上出液口,上吹液道的侧部与阴粉管相通,所述下吹液道的一端与排气通道相通,下吹液道的另一端是与阳液区相通的下出液口,下吹液道的侧部与阳液管相通,所述阴粉区与阳液区均位于引纱通道的内部,且在阴粉区、阳液区之间设置有间隔区。
所述引纱通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细长纱道、过渡纱道与粗长纱道,所述细长纱道的上部分开设于引纱上锥管的内部,细长纱道的下部分与过渡纱道均开设于引纱中锥管的内部,所述粗长纱道开设于引纱下竖管的内部;
所述粗长纱道上近其顶端的部位是阴粉区,粗长纱道上近其底端的部位是阳液区,且在阴粉区、阳液区之间设置有间隔区。
所述过渡纱道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枫树线业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湖北枫树线业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73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