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制备喷气涡流纺抗菌负离子纱线的装置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7394.4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林;张如全;武继松;李建强;朱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枫树线业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4/02 | 分类号: | D01H4/02;D02G3/44;D06M11/80;D06M15/03;D06M15/13;D06M15/263;D06M15/356;D06M15/61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603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制备 喷气 涡流 抗菌 负离子 纱线 装置 工艺 | ||
1.一种在线制备喷气涡流纺抗菌负离子纱线的装置,包括涡流管(2)与引纱管(3),所述引纱管(3)的中部开设有引纱通道(4),引纱管(3)的外部套设有涡流管(2),所述涡流管(2)的顶部设置有与引纱通道(4)正对的加捻室(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流管(2)包括涡流上锥管(21)与涡流下锥管(22),涡流上锥管(21)的顶端窄于其底端,涡流下锥管(22)的顶端宽于其底端,涡流上锥管(21)的底端与涡流下锥管(22)的顶端相连接;
所述引纱管(3)包括引纱上锥管(31)、引纱中锥管(32)与引纱下竖管(33),所述引纱上锥管(31)的顶端窄于其底端,引纱中锥管(32)的顶端宽于其底端,所述引纱上锥管(31)的底端经引纱中锥管(32)与引纱下竖管(33)的顶端相连接,引纱上锥管(31)、引纱中锥管(32)、引纱下竖管(33)的内部共穿设有同一个引纱通道(4);
所述涡流上锥管(21)与引纱上锥管(31)之间夹成有排气通道(23),涡流下锥管(22)与引纱中锥管(32)、引纱下竖管(33)之间夹成有吹液气室(5),该吹液气室(5)包括上吹液道(51)、中间隔部(52)与下吹液道(53),所述上吹液道(51)的一端与排气通道(23)相通,上吹液道(51)的另一端是与阴离子粉末覆盖区(44)相通的上出液口(511),上吹液道(51)的侧部与阴离子粉末喷管(34)相通,所述下吹液道(53)的一端与排气通道(23)相通,下吹液道(53)的另一端是与阳离子液体覆盖区(45)相通的下出液口(531),下吹液道(53)的侧部与阳离子液体喷管(54)相通,所述阴离子粉末覆盖区(44)与阳离子液体覆盖区(45)均位于引纱通道(4)的内部,且在阴离子粉末覆盖区(44)、阳离子液体覆盖区(45)之间设置有间隔区(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制备喷气涡流纺抗菌负离子纱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纱通道(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细长纱道(41)、过渡纱道(42)与粗长纱道(43),所述细长纱道(41)的上部分开设于引纱上锥管(31)的内部,细长纱道(41)的下部分与过渡纱道(42)均开设于引纱中锥管(32)的内部,所述粗长纱道(43)开设于引纱下竖管(33)的内部;
所述粗长纱道(43)上近其顶端的部位是阴离子粉末覆盖区(44),粗长纱道(43)上近其底端的部位是阳离子液体覆盖区(45),且在阴离子粉末覆盖区(44)、阳离子液体覆盖区(45)之间设置有间隔区(4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线制备喷气涡流纺抗菌负离子纱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纱道(42)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在线制备喷气涡流纺抗菌负离子纱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吹液道(51)与下吹液道(53)均为倾斜设置,所述上吹液道(51)上与排气通道(23)相通的一端高于上吹液道(51)上与阴离子粉末覆盖区(44)相通的一端,所述下吹液道(53)上与排气通道(23)相通的一端高于下吹液道(53)上与阳离子液体覆盖区(45)相通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在线制备喷气涡流纺抗菌负离子纱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吹液道(51)内设置有倾斜设置的上喷涂管(6),该上喷涂管(6)的一端与引纱中锥管(32)的侧围相连接,上喷涂管(6)的另一端与上出液口(511)的侧上部正对设置,上喷涂管(6)的中部与阴离子粉末喷管(34)一端设置的阴粉液出口(341)相通,阴离子粉末喷管(34)的另一端为阴粉液进口(3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在线制备喷气涡流纺抗菌负离子纱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喷涂管(6)的另一端与引纱中锥管(32)的侧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阴离子粉末喷管(34)与上喷涂管(6)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阴粉液进口(342)位于阴粉液出口(341)、引纱通道(4)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枫树线业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湖北枫树线业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739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