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加热膨胀微球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3704.5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0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亮;李志强;周洪玉;于永江;周彬;王鹏飞;魏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高氏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32 | 分类号: | C08J9/32;C08J9/14;C08K7/10;C09D7/65;C09D7/61;C09J11/08;C09J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吕少楠;张炳楠 |
地址: | 264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膨胀 组合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可加热膨胀微球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含可加热膨胀微球、溶剂和无机纤维,其中:所述可加热膨胀微球的初始热膨胀温度T1为100℃≤T1≤200℃,所述可加热膨胀微球的最高耐热温度T2为145℃≤T2≤215℃;所述可加热膨胀微球包括热塑性聚合物外壳和由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外壳封入的液态烷烃;
(1)粒径为8μm≤D≤20μm的可加热膨胀微球的重量占比不低于所述可加热膨胀微球的总重量的60%;
粒径为10μm≤D≤15μm的可加热膨胀微球的重量占比不低于所述可加热膨胀微球的总重量的50%;
(2)所述可加热膨胀微球中至少60%微球的壁的厚度≤3μm;
(3)所述溶剂至少含有十二碳醇酯,所述可加热膨胀微球与所述溶剂的重量比为(5-20):1;
(4)所述无机纤维为纳米硅酸铝纤维,所述无机纤维与所述溶剂的重量比为(0.5-1.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粒径为8μm≤D≤20μm的可加热膨胀微球的重量占比不低于所述可加热膨胀微球的总重量的65%、70%、80%、90%、100%;
和/或,粒径为10μm≤D≤15μm的可加热膨胀微球的重量占比不低于所述可加热膨胀微球的总重量的55%、6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除含有十二碳醇酯外,还含有乙二醇丁醚和二丙二醇丁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加热膨胀微球的组合物的膨胀倍率为150-300%。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加热膨胀微球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可加热膨胀微球、溶剂和无机纤维混合,得到所述组合物。
6.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加热膨胀微球组合物在涂料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为水性涂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加热膨胀微球组合物用于改善由所述涂料形成的涂层的稳定性。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加热膨胀微球组合物与涂料的重量比为1:(4-25)。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能够作为汽车行业中的胶粘剂。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由涂料组合物制备得到,所述涂料组合物包括水性热塑性树脂、水性热固性树脂和热熔填充树脂。
12.一种提升可加热膨胀涂层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加热膨胀微球的组合物与权利要求11所述应用中的涂料组合物混合使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混合后的可加热膨胀微球组合物和涂料组合物施用在基体本体上,再通过加热基体本体,得到所述可加热膨胀涂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本体为磁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高氏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高氏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37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影像阅片的病灶定位的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线圈对位方法和充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