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捕获无人机的捕网平衡发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3084.5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8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杜忠华;李继亮;胖世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H11/02 | 分类号: | F41H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捕获 无人机 平衡 发射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捕获无人机的捕网平衡发射装置,包括点火器、装药组件、发射组件和平衡组件,发射组件、装药组件和平衡组件依次连接,点火器设置在装药组件上;发射组件和平衡组件通过连接件悬挂于无人机下方。所述发射组件包括发射筒、捕网和N个牵引体,平衡组件包括平衡筒和平衡体。发射筒和平衡筒结构相同,尺寸相同,N个牵引体的质量等于平衡体的质量。点火器点火,装药组件产生高压气体,高压气体推动发射组件发射捕网,同时高压气体推动平衡组件发射平衡体,点火器连接于无人机上电源,通过遥控控制点火激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空中安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捕获无人机的捕网平衡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低空飞行领域的逐渐开放以及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黑飞”对空中交通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由于无人机具有“低小慢”的飞行特点,很难通过普通武器对其构成有效威胁,因此反无人机技术逐渐引起重视。目前反制无人机系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1)通过弹药或者定向能武器对无人机进行毁伤;(2)利用电子对抗或者黑客技术对无人机进行干扰;(3)利用捕捉网直接抓捕无人机。由于捕捉网的低廉的成本,同时可以捕捉完整的机器原型,并以此对敌方无人机进行深入研究,捕捉网的方式成为了反制无人机最为理想的方式。对于捕捉网的发射,周正炜在《反无人机捕网装置发射过程的数值模拟与优化》中采用增加身管数量发射多个牵引体带动捕网发射,设计了一种多身管发射的捕网装置。此方式不仅降低了武器的便携性,同时亦不能很好地保证牵引体发射的同步性。202011470010.3中公开了一种含有发射网的快速捕捉功能无人机,采用气缸发射,利用缓冲弹簧缓解其后坐力对机身扰动,但仍旧无法避免其对无飞机飞行稳定性的干扰,同时用气缸作为发射动力,其威力也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捕获无人机的捕网平衡发射装置,增加了武器的便携性,保证发射的同步性,可有效实现对无人机进行捕捉作业,采用平衡发射原理,可有效规避发射后座对无人机身稳定性的干扰。独特的结构设计充分利用了炮身空间,实现了装置的一体化,便携化。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捕获无人机的捕网平衡发射装置,包括点火器、装药组件、发射组件和平衡组件,发射组件、装药组件和平衡组件依次连接,点火器设置在装药组件上;发射组件和平衡组件通过连接件悬挂于无人机下方。
所述发射组件包括发射筒、捕网和N个牵引体,平衡组件包括平衡筒和平衡体。发射筒和平衡筒结构相同,尺寸相同,N个牵引体的质量等于平衡体的质量。
点火器点火,装药组件产生高压气体,高压气体推动发射组件发射捕网,同时高压气体推动平衡组件发射平衡体,点火器连接于无人机上电源,通过遥控控制点火激发。
发射筒包括端盖压环、密封端盖、筒身、外膛线管、M个导向块,M=N,外膛线管位于筒身内,两者之间形成环形腔,M个导向块设置于环形腔内,沿外膛线管滑动,外膛线管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放端,密封端盖通过端盖压环固定在开放端,自封闭端端面向内开有一个渐缩形盲孔作为低压室,封闭端的外壁上设有一圈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位于渐缩形盲孔的末端,第一凹槽和渐缩形盲孔之间通过P个呈环形等间隔分布的通气孔连通,P=4~10,第一凹槽与环形腔连通;外膛线管外壁加工有M条膛线槽;外膛线管的封闭端以及筒身的一端分别与装药组件固连。
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捕网平衡发射装置采用高低压平衡发射的方式可以实现低后坐力,低扰动的要求,直接搭载于旋翼无人机上,实现无人机对无人机远距离抓捕。发射时对旋翼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的影响十分微小。
(2)本发明的捕网平衡发射装置即发射,展网捕捉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多身管,空间利用率小的缺点,有效的利用了炮身空间,实现系统的微型化,一体化。
(3)本发明的捕网平衡发射机构,其中的外膛线管与高压舱以及筒身之间皆采用螺纹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有效的保证各部件的同轴度,保证连接强度,有利于内弹道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30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羊肚菌菌种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能够进行高度调节的循环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