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接地网腐蚀检测与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2504.8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1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秦军;缪金;吴曦;顾寅;蒋頔;王忠锋;崔世界;邵帅;李力刚;王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82 | 分类号: | G01N27/82;G08C17/02;H04W12/03;H04W28/06;G16Y40/10;G16Y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绘未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王萍;肖继军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技术 接地 腐蚀 检测 定位 方法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接地网腐蚀检测与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与定位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基于三维设计手段,在分析平台内建立待测接地网的三维模型;
步骤2,根据网关设备所在位置将待测接地网网格划分为三个检测区域,包括第一检测区域、第二检测区域、第三检测区域,第一检测区域内任意一点与网关设备之间的距离不超过网关设备无线传输距离上限,第二检测区域内任意一点与网关设备之间的距离不超过网关设备无线传输距离上限与中继设备无线传输距离上限之和,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以外的区域统一划分为第三检测区域;在不同检测区域内布置对应的无线检测装置,无线检测装置均布置在接地网地表;其中,第一检测区域内布置的无线检测装置包括多个采集设备,第二检测区域内布置的无线检测装置包括多个采集设备和一个中继设备,第三检测区域内布置的无线检测装置包括多个采集设备和多个中继设备;在第三检测区域内以中继设备所在位置,将第三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局域,每个局域内仅布置一个中继设备;采集设备采用嵌入式技术布置在接地体正上方的地表;基于簇-链混合式网络结构,实现各检测区域内无线检测装置与网关设备的连接;
步骤3,在待测接地网正常运行下,由无线检测装置采集其所在检测区域内接地网地表的位置信息,加密压缩后发送至无线网关设备;分析平台将各位置信息与接地网三维模型中的接地体一一对应;
步骤4,在待测接地网中输入恒定幅值的正弦电流,利用无线检测装置采集其所在检测区域内接地网地表的磁场强度值,并加密压缩后发送至无线网关设备;
步骤5,无线网关设备将汇聚的检测数据上传至分析平台,根据地表的位置信息和对应的磁场强度值,实现接地网腐蚀状态的检测与腐蚀点的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接地网腐蚀检测与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包括:
步骤2.1,根据网关设备所在位置,将待测接地网网格划分为第一检测区域、第二检测区域和第三检测区域;
步骤2.2,采集设备固定布置在第一检测区域内接地网地表、且位于接地体正上方;
步骤2.3,采集设备固定布置在第二检测区域内接地网地表、且位于接地体正上方,中继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距离不超过网关设备无线传输距离上限;
步骤2.4,采集设备固定布置在第三检测区域内接地网地表、且位于接地体正上方;
第三检测区域中任一局域内的采集设备与中继设备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中继设备无线传输距离上限;
步骤2.5,基于簇-链混合式网络结构,分别实现各检测区域内无线检测装置与网关设备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接地网腐蚀检测与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5包括:
步骤2.5.1,第一检测区域内,各采集设备直接与网关设备进行无线连接;
步骤2.5.2,第二检测区域内,各采集设备先与中继装置进行无线连接,再由中继设备与网关设备进行无线连接;
步骤2.5.3,第三检测区域内,各局域内的采集设备先与本局域内的中继设备进行无线连接,各局域内的中继设备再与距离网关设备最近的中继设备进行无线连接,距离网关设备最近的中继设备最终与网关设备进行无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接地网腐蚀检测与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同一接地体正上方至少布置一个采集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250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