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的试验模型土锤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280.9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5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甘旭东;纪文栋;安晓宇;晋亚斐;李建东;王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试验 模型 土锤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的试验模型土锤击装置,包括底座、立杆和手柄,立杆的下端固定在底座的中央,手柄固接在立杆的上端,在立杆上套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螺旋套,在螺旋套的外表面上设有螺旋槽和竖直槽,竖直槽和螺旋槽两端分别连接,螺旋套的上端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连接,电机设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电机和传动机构均安装在手柄上;在螺旋套上套装有C型套筒,C型套筒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在C型套筒上套装有重锤,在重锤的套装孔内设有导向块,导向块通过销轴与重锤连接,导向块与销轴转动连接,销轴与重锤固接;导向块穿过C型套筒的开口滑动装配在竖直槽和螺旋槽内。本发明能够精确、快速地完成模型土的制作,能够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工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全自动的试验模型土锤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土工模型试验中,地基模型土的制备方法及均匀性对试验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有直接影响。使用现场土或模型土制作地基模型时,一般需要控制地基模型土的密度。制作流程是提前在模型箱中画出水平线,然后计算所需模型土的质量并称出,然后通过相应的办法锤击在模型箱中,锤击过程中需要控制模型土的最终高度与画线齐平。传统的击锤是由底部平板、立杆和手柄组成的,这种击锤的夯击能量固定,且模型制作完全靠人力夯击,劳动强度大,会造成模型土各处的密度不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全自动的试验模型土锤击装置,该装置能够精确、快速地完成模型土的制作,能够降低劳动强度。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的试验模型土锤击装置,包括底座、立杆和手柄,所述立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中央,所述手柄固接在所述立杆的上端,在所述立杆上套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螺旋套,在所述螺旋套的外表面上设有螺旋槽和竖直槽,所述竖直槽和所述螺旋槽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螺旋套的上端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设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所述电机和所述传动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手柄上;在所述螺旋套上套装有C型套筒,所述C型套筒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C型套筒上套装有重锤,在所述重锤的套装孔内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通过销轴与所述重锤连接,所述导向块与所述销轴转动连接,所述销轴与所述重锤固接;所述导向块穿过所述C型套筒的开口滑动装配在所述竖直槽和所述螺旋槽内。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旋套上端的锥齿轮A和锥齿轮B,所述锥齿轮B与所述锥齿轮A啮合,所述锥齿轮B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电机和所述锥齿轮B均安装在所述手柄的内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与所述电机连接的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分别连接的屏幕、设置键和开关键,所述屏幕、所述设置键和所述开关键分别安转在所述手柄上,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手柄的内部。
所述C型套筒的下端嵌固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手柄垂直套装在所述立杆上端,二者之间设有周向限位结构,所述手柄通过锁母锁固在所述立杆上。
所述底座采用正方形结构。
该装置的所有部件都是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的。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应用螺旋传动机构,通过电机驱动螺旋套旋转将导向块提升至竖直槽顶部,然后释放,进而使与其连接的重锤自动上提,然后自由下落,通过设置锤击的速度和次数实现全自动锤击模型土,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由于重锤每次上升的高度相同,可以保证各处的锤击能一致,进而保证各处土体的密度相同,提高了模型土的制作质量。并且重锤可以更换,能够实现不同的锤击能,进而可以实现不同密度模型土的制备。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转动的螺旋套带动重锤,实现重锤的上升和自由落体的往复运动,能够精确、快速地完成设定密度模型土的制备工作,并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节省时间,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底座和立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2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