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G通讯设备用可瞬变抑制保护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096.4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5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嘉兴南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5K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刘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华航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讯 备用 可瞬变 抑制 保护 芯片 | ||
本发明涉及5G通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5G通讯设备用可瞬变抑制保护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设置在引脚框架内,所述引脚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引脚,所述芯片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内核,所述芯片本体的四边与引脚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引脚框架的底部与引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引脚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引脚框架的内部设置有中空槽,且中空槽内部设置有吸热板、导热板,所述吸热板的一面与中空槽内壁固定连接。该5G通讯设备用可瞬变抑制保护芯片,通过设置的密码输入模块、密码处理模块、密码对比模块、密码预设模块以及通过设置的禁止再次输入密码可以加强芯片本体的安全性,避免轻易对芯片本体测试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G通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5G通讯设备用可瞬变抑制保护芯片。
背景技术
5G,别称5G技术,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中国三大运营商于2019年11月1日上线5G商用套餐。5G的核心是表示声音和图像的模拟信号在手机中被数字化,由模数转换器转换并作为比特流传输,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率高,可满足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大数据量传输。近年来,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已经成为通信业和学术界探讨的热点。5G的发展主要有两个驱动力。一方面以长期演进技术为代表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已全面商用,对下一代技术的讨论提上日程;另一方面,移动数据的需求爆炸式增长,现有移动通信系统难以满足未来需求,急需研发新一代5G系统。5G的发展也来自于对移动数据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中,新的服务和应用层出不穷,全球移动宽带用户在2018年有望达到90亿,到2020年,预计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需要在当前的网络容量上增长1000倍。移动数据流量的暴涨将给网络带来严峻的挑战。首先,如果按照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容量难以支持千倍流量的增长,网络能耗和比特成本难以承受;其次,流量增长必然带来对频谱的进一步需求,而移动通信频谱稀缺,可用频谱呈大跨度、碎片化分布,难以实现频谱的高效使用;此外,要提升网络容量,必须智能高效利用网络资源,例如针对业务和用户的个性进行智能优化,但这方面的能力不足;最后,未来网络必然是一个多网并存的异构移动网络,要提升网络容量,必须解决高效管理各个网络,简化互操作,增强用户体验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挑战,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流量需求,亟需发展新一代5G移动通信网络,现有的5G通讯设备使用广泛,现有的5G通讯设备内都会设置有芯片,但是该芯片的安全性仍存在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5G通讯设备用可瞬变抑制保护芯片,解决了上述背景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5G通讯设备用可瞬变抑制保护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设置在引脚框架内,所述引脚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引脚,所述芯片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内核。
优选的,所述芯片本体的四边与引脚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引脚框架的底部与引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引脚的数量为多个。
优选的,所述引脚框架的内部设置有中空槽,且中空槽内部设置有吸热板、导热板,所述吸热板的一面与中空槽内壁固定连接,且吸热板的另一面与导热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的另一面与中空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引脚框架的外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通过在引脚框架内设置的吸热板可以在芯片本体工作产生的热量的时候,可以对热量吸收,然后通过设置的导热板可以对吸热板上的热量进行导热,散热,最后通过设置的散热孔可以加快散热速度,可以有效对芯片本体散热。
优选的,所述内核的输出端与接口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接口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加密电路单元的输入端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口转换单元位于芯片本体内,所述接口转换单元包括多个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嘉兴南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嘉兴南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0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