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阳离子-π作用驱动构筑二维超长室温磷光材料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9730.2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5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田威;秋帅;何佳;胡啸;张仲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83/00 | 分类号: | C08G83/00;C09K1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凯多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0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阳离子 作用 驱动 构筑 二维 超长 室温 磷光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阳离子‑π作用驱动构筑二维超长室温磷光材料制备方法,2,4,6‑三(9氢‑咔唑‑9‑基)‑1,3,5‑三嗪单体为含三个官能度的B3单体,商用2’,4’,5’,7’‑四溴‑4,5,6,7‑四氯‑3’,6’‑二羟基‑螺[异苯并呋喃‑1(3H),9’‑(9H)占吨]‑3‑酮为含两个钠离子的A2单体,上述两个单体通过研磨组装的方法使2,4,6‑三(9氢‑咔唑‑9‑基)‑1,3,5‑三嗪的咔唑部分和2’,4’,5’,7’‑四溴‑4,5,6,7‑四氯‑3’,6’‑二羟基‑螺[异苯并呋喃‑1(3H),9’‑(9H)占吨]‑3‑酮的钠阳离子在阳离子‑π超分子作用力的驱动下进行组装得到强度高,稳定性好并且具有超长室温磷光发射的超分子二维材料。在多重防伪,加密,导电材料,柔性电子材料,自修复材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分子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阳离子-π作用驱动构筑二维超长室温磷光材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阳离子-π驱动自组装构筑的二维超长室温磷光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超分子二维材料,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可修饰性,在多种溶剂,温度以及复杂混合体系中均能够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在防伪,导电材料,柔性电子材料,自修复材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此外,相应单体的合成简单高效,可以克级规模制备,所以该方法在新型二维超分子功能材料的制备方面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文献1“A.Cravcenco,M.Hertzog,C.Ye,M.N.Iqbal,U.Mueller,L.Eriksson,K.Multiplicity conversion based on intramolecular triplet-to-singletenergy transfer.Sci.Adv.2019,5,5978”公开了一种通过分子内三线态-单线态能量转移得到高磷光发射效率的方法。该三态到单态的能量转移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三态激发态的发射速率,这在有机电子学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该方法所用三线态给体为重金属配合物,其具有较高毒性,并且单分子结构限制了其在高分子领域的应用。
文献2“Suman Kuila and Subi J.George.Phosphorescence Energy Transfer:Ambient Afterglow Fluorescence from Water-Processable and Purely Organic Dyesvia Delayed Sensitization”公开了一种无金属有机系统的可调有机余辉荧光体系。该体系是将长寿命有机荧光粉通过在聚合物基质中的共聚,使荧光受体单线态延迟增敏,从而实现长寿命荧光的持久性,长寿命荧光的波长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荧光受体染料来调节。这些余辉混合物的独特的溶液处理能力和环境稳定性通过滴铸玻璃衬底、在纸表面上书写/绘画以及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的自身特性得到了展示。此外,这里实现的红色余辉/长余辉延迟荧光相对来说还未被开发,并提供了作为发光余辉材料在生物成像和照明设备潜在的应用。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阳离子-π作用驱动构筑二维超长室温磷光材料制备方法,克服目前二维磷光超分子材料稳定性差的问题以及调控性差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阳离子-π作用驱动构筑二维超长室温磷光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2,4,6-三(9氢-咔唑-9-基)-1,3,5-三嗪和荧光桃红B在阳离子-π超分子作用力下组装形成的固体粉末,该磷光二维材料的磷光颜色通过改变两个组分的不同的当量比进行调节,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1:将2,4,6-三(9氢-咔唑-9-基)-1,3,5-三嗪置于瓶中,加入无水四氢呋喃,密封;将溶液通过Schlenk技术除去氧气,在氮气氛围保护下将反应瓶置于低温反应器中,待反应液温度降至-70~-78℃后,加入的2.5M的正丁基锂溶液,反应2~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97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贝派地酸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号码拦截方法及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