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抽拉式变截面箱梁内模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9325.0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闫振虎;郭奕辰;龚长华;陈秀雯;唐坤;张萍;梁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0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李现艳 |
地址: | 2000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拉式变 截面 箱梁内 模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抽拉式变截面箱梁内模板,内模板分为四大块,其中左、右模均通过销轴铰接可绕轴转动,整体性好,与原有内模板组装方式相比,焊接、铆接量少,操作简单且可重复组装使用。而且本发明中纵向拉杆在内模板变截面段通长设置,统一设置第一、四块钢板长短尺寸不变,第二、三块钢板随模板高度增高而增长,倾斜设置拉杆可以有效平衡上下角动量,大幅增大上下模板收合量,使模板上下同时脱离混凝土表面,折叠后的变截面模板可从小截面端口顺利拉出,拉出过程中模板与浇筑箱梁内壁接触面积小,避免了强行拉出内模板造成梁端口混凝土破碎、脱落,甚至模板被挤压变形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浇筑混凝土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截面箱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抽拉式变截面箱梁内模板。
背景技术
先简支后连续箱梁作为目前桥梁上部结构最常见的形式,原有的箱梁内模板需要人工进行片状组装,每一片内模模板铆接或焊接形成整体,如遇设计变截面段,则需将模板详细编号以防拼接错误导致模板不连续,拆模为人工拆模,施工人员进入梁体内部手动松动固定螺栓,逐片拆除模板再运出梁体,拆卸效率低,且工人进入梁体狭小的空间作业极不安全。现有的变截面箱梁内模板大多采用整体模板,使用千斤顶或液压油缸作为支撑折叠装置,但造价昂贵且在模板安装时非常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拉式变截面箱梁内模板,通过内部拉杆移动带动模板收合,实现变截面模板整体脱模。该构造简单,便于现场施工人员操作,避免了人工拆卸,增强了安全性,提高了施工效率,整体性、支撑性能好,经济可靠,在浇筑过程中不易产生变形、位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抽拉式变截面箱梁内模板,该箱梁内模板设置在箱梁的变截面段,该箱梁内模板包括穿设在变截面段内部的纵向拉杆以及间隔设置在纵向拉杆上的若干组支撑连杆机构,若干组支撑连杆机构的外侧共同设置有与变截面段相匹配的分体式模板;
该分体式模板包括对称设置并相互配合的左模和右模,左模和右模均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左模和右模的上模板之间以及左模和右模的下模板之间均通过连接部件可拆卸连接,且两者的两个上模板之间以及两者的两个下模板之间均具有相互配合的斜面,并且上模板和与其对应的下模板之间通过销轴铰接;
每一组支撑连杆机构均由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连杆机构组成,两个支撑连杆机构分别连接至左模和右模,且其中一个支撑连杆机构连接至纵向拉杆,支撑连杆机构由若干块钢板首尾相连而成,若干块钢板间通过连接螺栓活动连接,且支撑连杆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左模或右模的上、下模板,将连接部件卸下后,拉动纵向拉杆,可带动左模和右模向内侧移动,实现箱梁内模板的脱模。
进一步的,所述的若干块钢板间平行设置,且位于最上方的钢板上焊接有一根转动钢棒,转动钢棒与上模板之间转动设置,位于最下方的钢板销接于下模板,转动钢棒与连接螺栓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纵向拉杆连接至位于中间的钢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拉杆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板设置有四块,其中,位于两端的两块钢板长度一致,位于中间的两块钢板长度一致,且位于中间的两块钢板的长度根据变截面段的宽度变化进行变化。
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支撑连杆机构与纵向拉杆之间还设置有端口固定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由两个对称设置的L形支撑钢板组成,该L形支撑钢板较长的边焊接至箱梁内模板,两个L形支撑钢板较短的边通过连接钢板相连。
进一步的,两个L形支撑钢板较短的边与上模板或下模板的内缘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箱梁内模板分为四大块,其中,左、右模均通过销轴铰接可实现绕轴转动,整体性好,与原有内模板组装方式相比,焊接、铆接量少,操作简单且可重复组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大学,未经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93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基钻井液的回收工艺
- 下一篇:基于AR和IoT的手术引导系统